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一、红菇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 红菇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 | 第13页 |
2 红菇的营养及活性成分分析 | 第13-14页 |
3 红菇的药理作用 | 第14-15页 |
二、高等真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 高等真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技术概念 | 第15-16页 |
2 高等真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技术特点 | 第16页 |
3 高等真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技术主要进展 | 第16-18页 |
三、高等真菌菌丝体活性物质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 高等真菌菌丝体生物活性物质的概念 | 第18-21页 |
2 高等真菌菌丝体活性物质的抗氧化功能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3 高等真菌菌丝体活性物质的抗肿瘤功能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4 高等真菌菌丝体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情况 | 第23-24页 |
四、高等真菌菌丝体活性物质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1 高等真菌菌丝体活性物质化学成分的特点 | 第24页 |
2 高等真菌菌丝体活性物质化学成分分析的主要手段 | 第24-28页 |
第一章 花盖红菇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 第28-40页 |
1 材料 | 第29页 |
·供试菌种 | 第29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29页 |
·仪器 | 第29页 |
·培养基 | 第29页 |
2 方法 | 第29-31页 |
·菌种活化 | 第29页 |
·液体种子培养 | 第29-30页 |
·花盖红菇摇瓶培养生长曲线测定 | 第30页 |
·碳源单因素筛选实验 | 第30页 |
·氮源单因素筛选实验 | 第30页 |
·无机盐单因素筛选实验 | 第30页 |
·碳、氮源及无机盐正交试验 | 第30-31页 |
·摇瓶培养条件的正交试验 | 第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花盖红菇摇瓶培养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1-32页 |
·碳源对花盖红菇摇瓶培养的影响 | 第32-33页 |
·氮源对花盖红菇摇瓶培养的影响 | 第33-34页 |
·无机盐对花盖红菇摇瓶培养的影响 | 第34-36页 |
·碳、氮源及无机盐正交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花盖红菇摇瓶培养条件正交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二章 花盖红菇摇瓶培养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40-49页 |
1 材料 | 第41-42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试剂 | 第41页 |
·仪器 | 第41页 |
·培养基 | 第41-42页 |
2 方法 | 第42-44页 |
·菌种活化及液体种子培养 | 第42页 |
·液体菌种的培养 | 第42页 |
·摇瓶培养物提取物的制备 | 第42页 |
·摇瓶培养物提取物清除DPPH实验 | 第42-43页 |
·摇瓶培养物提取物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实验 | 第43页 |
·摇瓶培养物提取物抗肿瘤活性实验 | 第43-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花盖红菇摇瓶培养物提取物的得率 | 第44-45页 |
·摇瓶培养物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45-46页 |
·摇瓶培养物提取物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46-47页 |
·摇瓶培养物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 | 第47-48页 |
4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三章 菌丝体乙醇相提取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49-56页 |
1 材料 | 第49-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试剂 | 第49-50页 |
·仪器 | 第50页 |
2 材料 | 第50-52页 |
·纯化方法 | 第50-51页 |
·单一组分纯度检测方法 | 第51页 |
·单一组分结构鉴定 | 第51-5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单一组分纯度检测结果 | 第52-54页 |
·单一组分结构鉴定 | 第54页 |
4 讨论 | 第54-56页 |
实验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图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