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导言第11-2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7页
 三、文献综述第17-22页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2-27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22-23页
  (二) 研究的问题域第23页
  (三) 研究的内容结构第23-25页
  (四) 研究的具体方法第25-27页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和重点、难点第27-28页
  (一) 创新点第27页
  (二) 研究重点第27页
  (三) 研究难点第27-28页
第一章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内涵与理论基础第28-55页
 一、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内涵第28-39页
  (一) 远程教育第28-31页
  (二) 远程高等教育第31-34页
  (三) 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第34-39页
 二、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理论基础第39-55页
  (一) 认证制度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第40-43页
  (二) 认证制度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第43-47页
  (三) 认证制度与第三部门理论第47-51页
  (四) 认证制度与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第51-55页
第二章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变革第55-87页
 一、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发展的背景第56-61页
  (一) 技术发展背景第56-58页
  (二) 市场背景第58-59页
  (三) 生源背景第59-60页
  (四) 政策背景第60页
  (五) 文化传统背景第60-61页
 二、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变迁第61-70页
  (一) 二战前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演进第61-64页
  (二) 二战后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发展第64-67页
  (三)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现实状况第67-70页
 三、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第70-78页
  (一) 自治与分权制管理—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形成的基本动力第70-72页
  (二) 个人主义价值理念—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础第72-76页
  (三) 多元文化发展—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良好的文化氛围第76-78页
 四、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第78-87页
  (一) 正确处理高校自我管理和政府干预之间的平衡点第78-80页
  (二) 正确处理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第80-84页
  (三) 正确处理政府期望与公众期望的矛盾第84-87页
第三章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结构与功能第87-114页
 一、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内容结构第87-105页
  (一) 认证类型第87-92页
  (二) 认证机构第92-97页
  (三) 认证标准第97-103页
  (四) 认证程序第103-105页
 二、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主要特点第105-107页
  (一) 中介性与权威性第105页
  (二) 规范性与服务性第105-106页
  (三) 开放性与标准化第106-107页
 三、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功能第107-114页
  (一) 鉴定功能第107-108页
  (二) 诊断功能第108-109页
  (三) 调控功能第109-110页
  (四) 监督功能第110页
  (五) 导向功能第110-112页
  (六) 激励功能第112-114页
第四章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实施机制第114-132页
 一、远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实施机制的内涵与形式第114-118页
  (一) 机制的含义第114-116页
  (二)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机制的存在形式第116-118页
 二、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实施机制的基本要素第118-121页
  (一) 社会—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主导力量第118-119页
  (二) 政府—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保障力量第119-120页
  (三) 高校—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基础力量第120-121页
 三、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实施机制的实现形式第121-132页
  (一)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实施机制的合理性特征第122页
  (二)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协调机制第122-125页
  (三)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服务机制第125-129页
  (四)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中介机制第129-132页
第五章 中美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比较与启示第132-161页
 一、中美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比较分析第132-148页
  (一) 历史进程比较第132-138页
  (二) 社会背景比较第138-140页
  (三) 体系结构比较第140-146页
  (四) 实施机制比较第146-148页
 二、启示与借鉴第148-161页
  (一) 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规范远程高等教育运行第148-150页
  (二) 逐步培育开展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活动的民间中介机构第150-151页
  (三) 要确立完善的系统的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第151-152页
  (四) 形成开放性、多向度的远程高等教育多重认证主体并存的格局第152-154页
  (五)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培植第154-159页
  (六) 构建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运行机制第159-161页
结语: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9页
后记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类型与症结研究--生涯混沌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