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中国外交史、对外关系史论文

新中国“一条线”外交战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3页
 一、课题来源第8页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8-11页
 三、主要研究内容第11页
 四、研究方法第11-13页
 一、“一条线”外交战略制定的历史背景第13-22页
 (一) “一条线”外交战略制定的国际背景第13-18页
  1、60 年代国际局势的新变化第13-14页
  2、美苏争夺态势的转变第14-15页
  3、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形成第15-18页
 (二) “一条线”外交战略制定的国内背景第18-22页
  1、 1968 年前后中国国内政局的变化第18-19页
  2、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忧虑与思考第19-22页
二、“一条线”外交战略形成和发展过程第22-29页
 (一) “一条线”外交战略的酝酿第22-24页
 (二) “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形成第24-26页
 (三) “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发展第26-27页
 (四) “一条线”外交战略的转变第27-29页
三、“一条线”外交战略的主要内容第29-34页
 (一) 撇开意识形态分歧,“联美抗苏”第29-30页
 (二) 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第30-32页
 (三) 坚持原则灵活处理,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第32-34页
四、 “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历史评价及其启示第34-42页
 (一) “一条线”外交战略的积极影响第34-38页
  1、加强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有效抵制了苏联的威胁第34页
  2、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第34-35页
  3 、促进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构成了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前奏第35-37页
  4、转变了中国的战略观念,确立了新时期外交政策中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第37-38页
  5、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稳定,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第38页
 (二) “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消极影响第38-41页
  1、过分强调苏联的威胁以及战争的危险性,实行战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的经济建设和损害了中国的和平形象第39页
  2、存在“以苏划线”的倾向,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国的外交转圜的空间第39-41页
 (三) “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启示第41-42页
结论第42-44页
注释第44-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