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2-21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1.3 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相关政策 | 第15-16页 |
2.1.4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2.2.1 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第18-19页 |
2.2.3 资产组合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ZG银行对HL集团授信管控现状 | 第21-30页 |
3.1 ZG银行集团客户业务概况 | 第21-22页 |
3.1.1 ZG银行概况 | 第21页 |
3.1.2 ZG银行集团客户业务情况 | 第21-22页 |
3.2 HL集团经营情况简介 | 第22-26页 |
3.2.1 HL集团各版块情况 | 第22-25页 |
3.2.2 HL集团经营的风险因素 | 第25-26页 |
3.3 ZG银行对HL集团授信分散管控模式介绍 | 第26-30页 |
3.3.1 虚拟限额核定,分散贷前 | 第26-28页 |
3.3.2 单一条线管理,分散贷中 | 第28-29页 |
3.3.3 单一成员监控,分散贷后 | 第29-30页 |
第四章 ZG银行对HL集团授信分散管控模式问题分析 | 第30-37页 |
4.1 分散管控模式的问题 | 第30-33页 |
4.1.1 分散贷前,未落实全面调查 | 第30-32页 |
4.1.2 分散贷中,过程管理难统一 | 第32页 |
4.1.3 分散贷后,风险管控力度弱 | 第32-33页 |
4.1.4 脱离行业,授信策略调整慢 | 第33页 |
4.2 形成各类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4.2.1 集中管控意识不强 | 第33-34页 |
4.2.2 分散管控架构缺陷 | 第34-35页 |
4.2.3 贷后管理缺乏深度 | 第35-36页 |
4.2.4 行业研究分析缺失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完善ZG银行对HL集团统一授信集中管控的对策 | 第37-50页 |
5.1 新形势下集团客户授信的新特性 | 第37-39页 |
5.1.1 重大影响性 | 第37-38页 |
5.1.2 复杂关联性 | 第38页 |
5.1.3 系统传染性 | 第38-39页 |
5.2 集团客户统一授信集中管控模式的主要目标 | 第39-40页 |
5.2.1 牵头机构集权化 | 第39页 |
5.2.2 授信管理统一化 | 第39-40页 |
5.2.3 贷后管理集中化 | 第40页 |
5.3 完善对HL集团统一授信、集中管控模式 | 第40-48页 |
5.3.1 统一授信,完善集中管控架构 | 第40-47页 |
5.3.2 适度授信,完善集中管控手段 | 第47-48页 |
5.3.3 行业研究,完善集中管控基础 | 第48页 |
5.3.4 产品适配,完善集中管控渠道 | 第48页 |
5.4 综合建议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