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1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实施的基本情况 | 第10-14页 |
|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简介 | 第10-11页 |
|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实施成效 | 第11-14页 |
| 第2章 非体系航运企业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 | 第14-23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概述 | 第14-15页 |
| ·模糊数学理论 | 第14-15页 |
| ·综合安全评价 | 第15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15-17页 |
| ·单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15-17页 |
|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第17页 |
| ·非体系航运企业的安全状况 | 第17-20页 |
| ·非体系航运企业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 | 第20-23页 |
| 第3章 非体系航运企业和船舶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8页 |
| ·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 第23页 |
| ·企业领导者安全意识差 | 第23页 |
| ·岸基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年龄结构不够合理 | 第23-24页 |
| ·船舶委托管理相当普遍 | 第24页 |
| ·岸基安全设备投入落后 | 第24-25页 |
| ·未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 第25页 |
| ·所聘船员素质较差,技术能力低 | 第25-26页 |
| ·所管船舶较多存在不适航状况 | 第26-28页 |
| 第4章 政府管理部门对非体系航运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 ·我国航运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 第28页 |
| ·注重资格审批,缺乏有效监管 | 第28-29页 |
| ·相关管理部门未能进行有效沟通,共享信息资源 | 第29-30页 |
| 第5章 非体系航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30-68页 |
| ·建立健全非体系航运企业安全制度是提高企业、船舶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 第30-31页 |
| ·安全管理体系理念在非体航运企业标准化制度建设中的运用 | 第31页 |
| ·非体系航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框架和做法 | 第31-32页 |
| ·非体系航运企业各安全制度主要内容和特点 | 第32-68页 |
| ·公司安全与防污染责任 | 第33页 |
| ·公司岸基岗位职责 | 第33-35页 |
| ·船舶岗位职责 | 第35页 |
| ·公司人员培训、船员调配管理制度 | 第35-38页 |
| ·安全例会制度 | 第38-39页 |
| ·船岸联系制度 | 第39-41页 |
| ·应急反应及演习制度 | 第41-44页 |
| ·船舶和设备维护制度 | 第44-45页 |
| ·船舶和设备检查养护周期及分工表 | 第45页 |
| ·船舶修理管理规定 | 第45-46页 |
| ·船舶备件物料管理制度 | 第46-47页 |
| ·船舶安全检查制度 | 第47-48页 |
| ·船舶燃润油管理规定 | 第48页 |
| ·船舶燃油加驳须知 | 第48-49页 |
| ·主机维护保养须知 | 第49-50页 |
| ·电气设备维护保养须知 | 第50页 |
| ·船体维护保养须知 | 第50-51页 |
| ·甲板设备维护保养须知 | 第51页 |
| ·救生消防设备维护保养须知 | 第51-53页 |
| ·通导设备维护保养须知 | 第53-54页 |
| ·应急设备维护保养须知 | 第54页 |
| ·航海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 第54-56页 |
| ·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 | 第56-57页 |
| ·船舶证书及技术资料管理规定 | 第57-58页 |
|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航行规定 | 第58-60页 |
| ·大风浪航行规定 | 第60-61页 |
| ·狭水道和船舶密集水域航行规定 | 第61-62页 |
| ·开航前检查须知 | 第62页 |
| ·船舶值班制度 | 第62-68页 |
| 第6章 海事、交通、港航和船检部门联合监管,有效推进制度实施 | 第68-70页 |
| ·联合监管,建立有效的船舶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 第68页 |
| ·实施航运企业和船舶年度资质审批和安全信用评级联席制度 | 第68页 |
| ·联合开展对非体系航运企业岸基管理人员和船员培训工作 | 第68-69页 |
|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