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船舶定线制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成功运用 | 第12-14页 |
| ·船舶定线制在国外的发展及其成功运用 | 第12-13页 |
| ·船舶定线制在国内的发展及其成功运用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连云港港附近水域通航环境和交通实况调查与分析 | 第15-40页 |
| ·连云港港附近水域自然情况 | 第15-17页 |
|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 ·气象 | 第15页 |
| ·水文 | 第15-17页 |
| ·碍航物 | 第17页 |
| ·助航标志 | 第17页 |
| ·连云港港的港口和航路现状 | 第17-21页 |
| ·连云港港的港口现状 | 第17-19页 |
| ·连云港港的航道、锚地情况 | 第19-20页 |
| ·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 第20页 |
| ·船型发展预测 | 第20-21页 |
| ·连云港港水域船舶流分析 | 第21-27页 |
| ·连云港港水域船舶主要习惯航路 | 第22-23页 |
| ·船舶流量 | 第23-24页 |
| ·船位分布 | 第24-25页 |
| ·船舶交通流特点 | 第25-27页 |
| ·连云港港及附近水域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 第27-30页 |
| ·事故等级统计 | 第27-28页 |
| ·事故种类统计 | 第28页 |
| ·事故发生地点 | 第28-29页 |
| ·事故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 ·连云港港附近水域船舶交通危险状况调查 | 第30-37页 |
| ·问卷调查的内容和对象 | 第30-31页 |
| ·船舶交通状况分析 | 第31-33页 |
| ·地理环境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 ·气象水文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 ·连云港港附近水域实施船舶定线制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分析 | 第37-40页 |
| ·连云港港附近水域实施船舶定线制的必要性 | 第37-39页 |
| ·连云港港附近水域实施船舶定线制的可行性 | 第39-40页 |
| 第3章 船舶定线制规划设计考虑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 第40-64页 |
| ·船舶定线制及其发展 | 第40-41页 |
| ·制定船舶定线制的主要依据 | 第41-42页 |
| ·船舶定线制的目的 | 第41页 |
| ·船舶定线制的种类与定义 | 第41页 |
| ·船舶定线制的规划原则 | 第41-42页 |
| ·船舶定线制的设计标准 | 第42页 |
| ·有关政策、法律等方面的考虑因素 | 第42-43页 |
| ·船舶定线制适用区域 | 第42-43页 |
| ·船舶定线制适用的政策、法律原则和要求 | 第43页 |
| ·船舶定线制规划设计时商讨人员与机构 | 第43页 |
| ·船舶定线制规划设计的技术考虑因素 | 第43-50页 |
| ·航迹分布 | 第44页 |
| ·交通密度 | 第44-45页 |
| ·船舶会遇 | 第45-48页 |
| ·航路汇聚、交叉与航向的改变 | 第48页 |
| ·航路水深 | 第48-49页 |
| ·助航设施 | 第49页 |
| ·危险物情况 | 第49页 |
| ·渔船的活动 | 第49-50页 |
| ·事故分布 | 第50页 |
| ·船舶定线制的方案设计 | 第50-59页 |
| ·通航分道宽度的确定 | 第50-54页 |
| ·分隔带宽度的确定 | 第54-56页 |
| ·通航分道长度的确定 | 第56-57页 |
| ·警戒区的位置、形状及尺度的确定 | 第57-59页 |
| ·连云港港附近水域船舶定线制设计方案及其说明 | 第59-64页 |
| ·连云港港附近水域船舶定线制方案 | 第59-62页 |
| ·连云港港附近水域船舶定线制的制定依据和方案设计说明 | 第62-64页 |
| 第4章 船舶航行危险度的模糊综合评价与结果分析 | 第64-91页 |
| ·评价指标因素的分析与航行危险度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64-75页 |
| ·能见度因素指标的分析及评价标准 | 第65-66页 |
| ·风因素指标的分析及评价标准 | 第66页 |
| ·流因素指标的分析及评价标准 | 第66-67页 |
| ·与锚地的距离因素指标的分析及评价标准 | 第67-68页 |
| ·通航分道宽度因素指标的分析及评价标准 | 第68-70页 |
| ·通航分道长度因素指标的分析及评价标准 | 第70页 |
| ·交通管理因素指标的分析及评价标准 | 第70-71页 |
| ·助航标志因素指标的分析及评价标准 | 第71-73页 |
| ·船舶交通量因素指标的分析及评价标准 | 第73-75页 |
| ·连云港港附近水域船舶航行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方法 | 第75-91页 |
| ·综合评价模型体系的建立 | 第75-76页 |
| ·各评价指标因素集与判断集的确定 | 第76页 |
| ·确立各评价指标隶属度 | 第76-78页 |
| ·评判指标权重的获取 | 第78-83页 |
| ·船舶定线制水域通航分道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83-85页 |
| ·连云港港附近船舶定线制水域通航环境综合评价 | 第85-91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 附录 A 《江苏沿海通航水域航路规划研究》问卷调查表 | 第96-100页 |
| 附录 B 连云港港附近船舶定线制水域航行危险度指标体系调查表 | 第100-101页 |
| 附录 C 连云港港附近船舶定线制水域航行安全评价单因素测度调查表 | 第101-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