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和谐理念下的公司治理

内容提要第1-9页
绪论第9-15页
第一章 公司治理的理论解析第15-27页
 第一节 公司治理的概念第15-20页
  一、公司治理问题的缘起第15-17页
  二、狭义的公司治理概念第17-18页
  三、广义的公司治理概念第18-20页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第20-24页
  一、英美市场导向型模式第20-22页
  二、日德债权人主导型模式第22-23页
  三、东亚家族控制型模式第23-24页
 第三节 公司治理问题的基本分析路径第24-27页
  一、法律经济学分析路径第24-25页
  二、文化学分析路径第25页
  三、价值分析路径第25-27页
第二章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和谐第27-59页
 第一节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及模式选择第27-32页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监督制衡第28-29页
  二、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趋同第29-31页
  三、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选择第31-32页
 第二节 股东大会的内部和谐第32-44页
  一、表决权行使原则第33-34页
  二、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的利益冲突第34-36页
  三、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的利益平衡第36-44页
 第三节 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和谐——经营决策权的配置与制衡第44-48页
  一、“股东大会中心主义”与“董事会中心主义”第44-46页
  二、我国公司法下经营决策权的配置第46-47页
  三、经营决策权的制衡第47-48页
 第四节 董事会与管理层的和谐——经营决策权和业务执行权的配置与制衡第48-54页
  一、CEO 制度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力分配第49-50页
  二、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职能第50-52页
  三、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薪酬激励第52-54页
 第五节 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和谐——监督权的配置与制衡第54-59页
  一、监督者的客观性和临近性的冲突第55页
  二、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监督权配置第55-58页
  三、谁来监督监督者第58-59页
第三章 广义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的外部和谐第59-98页
 第一节 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第61-78页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第61-64页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第64-68页
  三、公司社会责任在各国的发展第68-76页
  四、公司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第76-78页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及意义第78-82页
  一、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第79-80页
  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意义第80-82页
 第三节 构建公司与员工的和谐关系第82-87页
  一、员工权益的保护第82-84页
  二、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国际实践第84-86页
  三、我国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第86-87页
 第四节 构建公司与债权人的和谐关系第87-91页
  一、债权人保护理论第87-90页
  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第90-91页
 第五节 构建公司与消费者的和谐关系第91-93页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第91页
  二、消费者参与公司治理第91-93页
 第六节 构建公司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第93-98页
  一、公司环境责任的内涵及其特点第93-94页
  二、公司环境责任的发展第94-96页
  三、中国法下公司环境责任及公司环境治理第96-98页
第四章 公司治理通向和谐的自律及导正第98-112页
 第一节 公司和谐的自律保障第99-101页
 第二节 公司和谐的导正机制第101-112页
  一、董事高管人员侵害股东利益及导正第102-107页
   (一) 行政责任第105页
   (二) 刑事责任第105-107页
  二、控股股东侵害少数股东利益及导正第107-108页
  三、债权人利益侵害与导正第108-110页
  四、其它利益相关者利益侵害与导正第110-112页
结论第112-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0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0-131页
后记第131-132页
论文摘要第132-135页
ABSTRACT第135-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信息披露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
下一篇:公司僵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