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有偿家教的涵义 | 第10页 |
·课外辅导的涵义 | 第10-11页 |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1-15页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1-12页 |
·动机理论 | 第12-13页 |
·毕生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社会角色理论 | 第14-15页 |
·国内外关于课外辅导现象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课外辅导现象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国内对于课外辅导现象的研究 | 第15-17页 |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18-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访谈法 | 第20页 |
·观察法 | 第20-21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 | 第21-27页 |
·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 | 第21-24页 |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 | 第21-22页 |
·家长送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 | 第22-23页 |
·课外辅导班的教师对课外辅导现象的看法 | 第23-24页 |
·不同角色的行为表现 | 第24-27页 |
·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的行为表现 | 第24-25页 |
·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的家长的行为表现 | 第25页 |
·课外辅导班教师的行为表现 | 第25-27页 |
第4章 讨论与分析 | 第27-36页 |
·对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分析 | 第27-30页 |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 第27-28页 |
·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第28-29页 |
·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亲子关系对其心理的影响 | 第29-30页 |
·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与辅导教师的关系对其心理的作用 | 第30页 |
·对参加课外辅导班学生的家长的心理分析 | 第30-31页 |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第30页 |
·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的家长的心理与分析 | 第30-31页 |
·对课外辅导班的教师的心理分析 | 第31-36页 |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 第31-32页 |
·辅导教师的来源 | 第32-34页 |
·课外辅导班教师的心理解析 | 第34-36页 |
第5章 针对“有偿家教”现象的建议与对策 | 第36-39页 |
·重视家校合作,加强各方的交流和沟通 | 第36-38页 |
·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 第36-37页 |
·家长与教师的沟通 | 第37页 |
·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 第37-38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监管力度 | 第38-39页 |
第6章 结 论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中文摘要 | 第49-51页 |
ABSTRACT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