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对“有偿家教”中不同角色的心理分析--关于课外辅导现象的质化研究

内容提要第1-8页
引言第8-10页
第1章 研究综述第10-18页
   ·有偿家教的涵义第10页
   ·课外辅导的涵义第10-11页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1-15页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11-12页
     ·动机理论第12-13页
     ·毕生发展理论第13-14页
     ·社会角色理论第14-15页
   ·国内外关于课外辅导现象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国外课外辅导现象的发展现状第15页
     ·国内对于课外辅导现象的研究第15-17页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17-18页
第2章 研究设计第18-21页
   ·问题的提出第18页
   ·研究目的第18-19页
   ·研究对象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访谈法第20页
     ·观察法第20-21页
第3章 研究结果第21-27页
   ·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第21-24页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第21-22页
     ·家长送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第22-23页
     ·课外辅导班的教师对课外辅导现象的看法第23-24页
   ·不同角色的行为表现第24-27页
     ·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的行为表现第24-25页
     ·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的家长的行为表现第25页
     ·课外辅导班教师的行为表现第25-27页
第4章 讨论与分析第27-36页
   ·对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分析第27-30页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第27-28页
     ·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第28-29页
     ·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亲子关系对其心理的影响第29-30页
     ·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与辅导教师的关系对其心理的作用第30页
   ·对参加课外辅导班学生的家长的心理分析第30-31页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第30页
     ·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的家长的心理与分析第30-31页
   ·对课外辅导班的教师的心理分析第31-36页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第31-32页
     ·辅导教师的来源第32-34页
     ·课外辅导班教师的心理解析第34-36页
第5章 针对“有偿家教”现象的建议与对策第36-39页
   ·重视家校合作,加强各方的交流和沟通第36-38页
     ·学生与家长的沟通第36-37页
     ·家长与教师的沟通第37页
     ·学生与教师的沟通第37-38页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监管力度第38-39页
第6章 结 论第39-40页
注释第40-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录第47-48页
后记第48-49页
中文摘要第49-51页
ABSTRACT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校助学站点管理项目中资源约束问题研究
下一篇:东北地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