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插图索引第14-15页
附表索引第1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5页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6-18页
     ·选题背景第16-17页
     ·选题来源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第18-21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界定第18-19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界定第19-20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第21-24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1页
     ·研究框架第21-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25-45页
   ·理论基础第25-33页
     ·创新理论与网络组织理论第25-27页
     ·知识管理理论第27-28页
     ·技术标准经济学与网络外部性理论第28-30页
     ·系统动力学原理第30-33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与发展研究综述第33-35页
     ·创新网络的内涵第33-34页
     ·创新网络的分类第34-35页
     ·创新网络的发展趋势第35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研究述评第35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研究综述第35-41页
     ·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知识转移第36-37页
     ·组织间的知识转移第37-41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述评第41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系统动力学分析研究综述第41-44页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动力学分析第41-42页
     ·产业和区域集群的动力学分析第42-43页
     ·创新网络视角的动力学分析第43-44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动力学研究评述第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定性分析第45-66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特性分析第45-48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系统性第45-46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非线性特性第46-47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的重要性第47-48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第48-53页
     ·知识的分类第48-49页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第49-53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主要模式第53-58页
     ·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第53-54页
     ·知识转移的基本模式第54-57页
     ·知识转移的网络化模式第57-58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最终目标第58-61页
     ·知识的标准化第58-59页
     ·技术标准与高技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第59-60页
     ·技术标准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第60-61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实现的主要途径第61-65页
     ·协作研发与知识转移第61-62页
     ·技术标准合作与知识转移第62-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第66-78页
   ·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目的与思路第66-69页
     ·选择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理由第66-67页
     ·建模目的分析第67页
     ·应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基本思路第67-69页
   ·知识转移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第69-74页
     ·企业协作研发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经济发展第69-71页
     ·产学研合作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经济发展第71-72页
     ·技术标准化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经济发展第72-74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第74-77页
     ·系统动力学模型因果关系图的构建第74-76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流图第76页
     ·子系统的划分与模型的描述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实现与仿真第78-92页
   ·仿真软件的选取第78-80页
     ·建模仿真软件的介绍及软件选择第78-79页
     ·Vensim 仿真软件及其特点第79-80页
   ·模型的实现方法第80-84页
     ·用Vensim 软件建立因果关系图的方法第80-81页
     ·在Vensim 软件下建立流图及运行的方法第81-82页
     ·方程式的构建方法第82-84页
   ·模型的模拟与验证第84-88页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网络实证分析第84-86页
     ·现状模拟第86-87页
     ·敏感性分析第87-88页
   ·模拟与预测分析第88-90页
     ·知识转移有效性的模拟分析第88-89页
     ·标准化推进模拟分析第89-90页
     ·研发经费投入力度模拟分析第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6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主体合作策略第92-105页
   ·知识转移的主体分析第92-95页
     ·高技术企业的知识转移主体地位第92-93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大学与科研机构第93-94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的政府第94-95页
   ·知识转移的主体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第95-99页
     ·知识转移合作风险第95-96页
     ·知识转移主体选择的影响因素第96-98页
     ·知识转移主体合作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第98-99页
   ·知识转移主体多目标模糊优选决策模型第99-104页
     ·多目标决策系统模糊优选理论与模型第99-102页
     ·数值模拟与验证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7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时间优化研究第105-123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时间影响因素分析第105-108页
     ·知识转移时间风险分析第105-106页
     ·知识的特性与知识转移成本第106-107页
     ·知识“势差”与知识转移成本第107-108页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时间优化模型第108-111页
     ·建模思路第108页
     ·基本假设第108页
     ·优化模型第108-111页
   ·模型求解及有效性验证第111-122页
     ·模型求解方法及参数设定第111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111-122页
     ·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第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8章 促进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对策与政策建议第123-132页
   ·促进知识转移的机理分析第123-124页
     ·影响因素间作用机制确定第123页
     ·最佳合作伙伴选择第123-124页
     ·最优知识转移时间选择第124页
   ·相关的对策研究第124-128页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第124-125页
     ·加强与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第125-126页
     ·加速技术的标准化第126-127页
     ·提升知识转移效率第127-128页
   ·相关政策建议第128-131页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第128页
     ·促进协作研发战略第128-129页
     ·强化技术标准化战略第129页
     ·保障创新网络环境战略第129-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结论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49-150页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相关课题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务外包组织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下一篇:标准设定动因下高技术企业研发能力提升机理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