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童工标准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国际童工标准的产生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童工保护的国际化 | 第11-14页 |
一、童工的产生与保护 | 第11-12页 |
(一) 童工的定义 | 第11页 |
(二) 童工的产生与相关立法发展 | 第11-12页 |
二、童工问题的国际化 | 第12-14页 |
(一) 国际劳工运动的兴起 | 第12-13页 |
(二) 国际劳工立法的完善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际劳工组织与国际童工标准 | 第14-15页 |
一、国际童工标准与国际劳工标准 | 第14页 |
二、国际劳工组织与国际童工标准的形成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童工标准与国际贸易 | 第15-17页 |
一、社会条款 | 第15-16页 |
二、国家间经贸协定 | 第16页 |
三、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守则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童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原因 | 第17-21页 |
一、经济主权的侵蚀 | 第17-19页 |
(一) 国家主权原则与国家经济主权 | 第17-18页 |
(二) 国家经济主权与全球化 | 第18-19页 |
(三) 相互依赖与国家经济主权 | 第19页 |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际童工标准的渊源及争论 | 第21-32页 |
第一节 国际童工标准的国际法渊源 | 第21-26页 |
一、与国际法渊源相关的理论问题 | 第21-22页 |
二、国际条约 | 第22-25页 |
(一) 联合国公约 | 第22-23页 |
(二) 核心劳工标准 | 第23-24页 |
(三) 区域性及双边条约 | 第24-25页 |
三、软法 | 第25-26页 |
(一) 《世界人权宣言》 | 第25页 |
(二) 有关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软法 | 第25页 |
(三) 调整跨国公司行为的软法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有关童工标准的争论 | 第26-32页 |
一、社会条款之争 | 第26-30页 |
(一) 需不需要写入社会条款 | 第27-28页 |
(二) 社会条款是否会有效 | 第28-29页 |
(三) WTO是否适合纳入社会条款 | 第29-30页 |
二、有关童工的悖论 | 第30-32页 |
(一) 是否可能消除所有童工 | 第30页 |
(二) 能否通过立法有效消除童工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国际童工标准的实施 | 第32-39页 |
第一节 童工标准实施主体 | 第32-34页 |
一、主权国家 | 第32页 |
二、公司 | 第32-33页 |
三、欧盟 | 第33-34页 |
(一) 宪法性条约 | 第33-34页 |
(二) 一般欧盟法律 | 第34页 |
第二节 童工标准的推广及困境 | 第34-39页 |
一、国际劳工组织 | 第34-36页 |
二、国家层面 | 第36-37页 |
(一) 贸易协定 | 第36页 |
(二) 贸易优惠政策与国内立法 | 第36-37页 |
三、社会层面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中国立法现状及对策 | 第39-50页 |
第一节 我国童工概况 | 第39页 |
第二节 我国关于童工的法律保护 | 第39-43页 |
一、国际层面 | 第39-40页 |
二、国内层面 | 第40-41页 |
(一) 宪法 | 第40页 |
(二) 法律 | 第40页 |
(三) 法规及规章 | 第40-41页 |
三、国内立法与国际童工标准 | 第41-43页 |
(一) 国际法与我国国内法的关系 | 第41-42页 |
(二) 国内立法与国际童工标准的差异 | 第42-43页 |
第三节 童工标准实施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一、几种影响表现 | 第43-44页 |
(一) 验厂要求 | 第43页 |
(二) 第三方机构加入 | 第43页 |
(三) 社会责任守则产品标志的使用 | 第43-44页 |
二、企业对童工标准的规避 | 第44页 |
(一) 规避验厂 | 第44页 |
(二) 规避标准 | 第44页 |
第四节 我国对策 | 第44-50页 |
一、国内层面 | 第44-46页 |
(一) 修改法律法规的可能性讨论 | 第44-45页 |
(二) 社会力量的动员 | 第45-46页 |
(三) 产业结构的升级 | 第46页 |
二、国际层面 | 第46-50页 |
(一)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与沟通 | 第46-47页 |
(二) 认清国家定位 | 第47-48页 |
(三) 提出建设性方案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