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烃论文--不饱和脂烃论文

P改性HZSM-5分子筛上乙醇脱水制乙烯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0页
   ·引言第10-11页
   ·乙烯的物化性质及用途第11-13页
     ·乙烯的物理性质第11-12页
     ·乙烯的化学性质第12-13页
     ·乙烯的用途第13页
   ·乙烯的生产方法第13-16页
     ·烃类高温裂解第13-14页
     ·烃类催化裂解第14页
     ·从焦炉气、炼厂气中回收乙烯第14页
     ·甲烷制乙烯第14-15页
     ·合成气制乙烯第15页
     ·甲醇制乙烯第15页
     ·乙醇催化脱水制乙烯第15-16页
   ·乙醇脱水制乙烯的研究现状第16-27页
     ·反应过程理论分析第17-21页
     ·生产工艺第21-23页
     ·催化剂第23-27页
   ·本论文目标催化剂的设计第27-29页
     ·ZSM-5 分子筛的合成第27-28页
     ·ZSM-5 分子筛的改性第28-29页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0-39页
   ·原料与试剂第30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30-32页
     ·ZSM-5 的合成第30-31页
     ·HZSM-5 的改性第31页
     ·HZSM-5 失活后再生第31-32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32-35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第32页
     ·x-射线荧光(XRF)分析第32页
     ·扫描电镜(SEM)测试第32-33页
     ·空隙率及大孔结构测定第33页
     ·比表面积及微孔结构测定第33页
     ·NH_3 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实验第33-34页
     ·红外光谱(IR)分析第34-35页
     ·固体核磁共振(MAS NMR)测试第35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35页
     ·热重(TG)分析第35页
   ·催化剂的评价第35-39页
     ·评价装置第35-36页
     ·产物定性分析第36页
     ·产物定量分析第36-39页
第三章 部分因子实验设计在ZSM-5 分子筛合成中的应用第39-50页
   ·实验设计第40-42页
     ·实验因素、水平及响应值的选择第40页
     ·实验设计方法的选择第40-41页
     ·实验数据分析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方差分析第43-44页
     ·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第44页
     ·回归方程拟合及回归方程的检验第44-46页
     ·参数优化第46-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P改性HZSM-5 分子筛适宜P含量的研究第50-78页
   ·乙醇脱水制乙烯反应的前期工作第50-56页
     ·反应热力学分析第50-54页
     ·产物分析第54-55页
     ·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反应温度第55-56页
   ·P改性前后HZSM-5 催化剂的表征第56-63页
     ·物相结构分析第56-57页
     ·元素分析第57页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第57-61页
     ·酸性测试第61-63页
   ·P改性HZSM-5 中不同P含量对乙醇脱水反应的影响第63-76页
     ·硅铝比25 改性催化剂样品的乙醇脱水反应性能第63-70页
     ·硅铝比38 改性催化剂样品的乙醇脱水反应性能第70-73页
     ·硅铝比50 改性催化剂样品的乙醇脱水反应性能第73-76页
   ·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适宜P含量HZSM-5 改性分子筛的催化性能评价第78-93页
   ·重时空速对PZ-25-3.4 催化性能的影响第78-81页
   ·原料中水含量对PZ-25-3.4 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1-89页
     ·温度573 K时原料中水含量对PZ-25-3.4 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1-84页
     ·温度613 K时原料中水含量对PZ-25-3.4 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4-86页
     ·温度653 K时原料中水含量对PZ-25-3.4 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6-89页
   ·改性催化剂PZ-25-3.4 的寿命实验第89-91页
   ·改性催化剂PZ-25-3.4 的再生性能评价第91页
   ·改性催化剂PZ-25-3.4 与工业催化剂的比较第91-92页
   ·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P改性HZSM-5 催化剂的结构研究第93-107页
   ·光谱表征第93-101页
     ·XPS分析第93-95页
     ·~(27)Al MAS NMR光谱分析第95-96页
     ·~(29)Si MAS NMR光谱分析第96-97页
     ·羟基IR分析第97-98页
     ·吡啶吸附IR谱图分析第98-101页
   ·计算化学理论分析第101-105页
     ·模型选择第101-102页
     ·计算方法第102-103页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103-105页
   ·P改性催化剂PZ-25-3.4 上可能的反应历程第105页
   ·小结第105-107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8-119页
附录第119-132页
 附录1 低温反应条件下产物的质谱图第119-121页
 附录2 高温反应条件下产物的色谱图第121-122页
 附录3 高温反应条件下产物的质谱图第122-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法生产1,3-二羟基丙酮产品研究
下一篇:鹿茸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关键技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