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理论 | 第17-27页 |
·法律素质的概述 | 第17-19页 |
·法律素质的内涵 | 第17-18页 |
·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内涵 | 第18-19页 |
·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原则和培养目标 | 第19-23页 |
·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原则 | 第19-20页 |
·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目标 | 第20-22页 |
·中美两国《中学生守则》的比较 | 第22-23页 |
·中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意义 | 第23-27页 |
·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 第24页 |
·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 第24-25页 |
·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中学生法律素质现状 | 第27-38页 |
·上海市中学生法律素质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 第27-34页 |
·问卷调查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 第27-28页 |
·中学生法律知识方面 | 第28-29页 |
·中学生法律意识方面 | 第29-32页 |
·中学生法律应用方面 | 第32-34页 |
·中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学生法律知识相对匮乏 | 第34-35页 |
·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 第35-36页 |
·学生用法能力较为缺乏 | 第36-37页 |
·法制教育氛围不够浓厚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影响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因素分析 | 第38-45页 |
·内外因素 | 第38-43页 |
·学生自身素质与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关系 | 第38-39页 |
·家庭氛围与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关系 | 第39页 |
·学校教育质量与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关系 | 第39-42页 |
·社会环境与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关系 | 第42-43页 |
·纵横因素 | 第43-45页 |
·年级地域家庭差异 | 第43-44页 |
·学校性别角色差异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提高中学生法律素质的有效对策 | 第45-61页 |
·完善体制与科学管理是提升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环节 | 第45-48页 |
·学校是培养中学生法律素质的主战场 | 第48-52页 |
·家庭是培养中学生法律素质的首道防线 | 第52-54页 |
·社会环境是增强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必要条件 | 第54-57页 |
·适当客观的评估是有效评价中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基础 | 第57-61页 |
第六章 中学生法律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1-71页 |
·中学生法律素质测评的现实意义 | 第61-62页 |
·评价方案期限 | 第62页 |
·评价目的 | 第62页 |
·评价对象 | 第62页 |
·评价标准 | 第62-71页 |
·编制评价标准的依据 | 第62-64页 |
·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 | 第64-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一 | 第77页 |
附录二 | 第77-78页 |
附录三 | 第78-84页 |
附录四 | 第84-85页 |
附录五 | 第85-87页 |
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