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连A带B”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内容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零 绪论第6-12页
   ·研究对象第6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6-8页
   ·研究现状第8-10页
     ·关于类固定短语研究第8-9页
     ·与类固定短语“连A带B”格式的相关研究第9-10页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第10-12页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10页
     ·语料来源第10-12页
第一章 “连A带B”格式的构成和句法功能第12-26页
   ·“连A带B”格式的构成和性质第12-19页
     ·从A、B的构成来看第12-13页
     ·A和B的词性特征第13-17页
     ·格式的变式第17-18页
     ·格式的性质第18-19页
   ·“连A带B”格式的句法功能第19-24页
     ·“连A带B”格式作谓语第19-21页
     ·“连A带B”格式作状语第21-23页
     ·“连A带B”格式作定语第23页
     ·“连A带B”格式作补语第23-24页
     ·“连A带B”格式作主语第24页
     ·“连A带B”格式作宾语第24页
   ·关于“连A带B”格式“连”和“带”的词性讨论第24-26页
第二章 “连A带B”格式的语义分析第26-38页
   ·“连A带B”格式的内部语义关系第26-32页
     ·A、B为名词性词语第26-27页
     ·A、B为谓词性词语第27-32页
   ·“连A带B”格式中A、B两项顺序的制约因素第32-35页
     ·格式前后两项顺序有“约定俗成”关系第33页
     ·逻辑语义关系对格式两项顺序的制约第33-34页
     ·上下文语境对格式两项顺序的制约第34-35页
     ·语用因素对格式两项顺序的制约第35页
   ·“连A带B”格式的外部语义关系第35-38页
第三章 “连A带B”格式的语用特征和表述功能第38-46页
   ·“连A带B”格式的语用特征第38-43页
     ·韵律特征第38-39页
     ·语体特征第39页
     ·表义特征第39-42页
     ·感情色彩第42-43页
   ·“连A带B”格式的表述功能第43-46页
     ·指称功能第43页
     ·陈述功能第43-44页
     ·修饰功能第44-46页
第四章 “连A带B”格式的历时考察第46-52页
   ·“连A带B”格式的产生第46-48页
     ·“连 A带B”格式的出现时间第46页
     ·“连A带B”格式产生的动因第46-47页
     ·双音化趋势的推动第47-48页
   ·“连A带B”格式的发展历程第48-51页
     ·明代以前第48-49页
     ·明清时期第49-51页
   ·“连A带B”格式的发展趋势第51-52页
     ·“连A带B”格式的能产性不断增强第51页
     ·“连A带B”格式句法功能日益丰富第51-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后记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使动结构“X+让+Y+VP”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类型研究
下一篇:现代汉语致使类复合框架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