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合并的反垄断规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2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二)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 三、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 四、研究的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页 |
| (一) 研究的目标 | 第11页 |
|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页 |
| (三)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页 |
| 五、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企业合并理论概述 | 第12-18页 |
| 一、企业合并的概念 | 第12-14页 |
| (一) 国外反垄断法对企业合并的定义 | 第12-13页 |
| (二) 我国关于企业合并的定义 | 第13-14页 |
| 二、企业合并的类型 | 第14-15页 |
| 三、企业合并对竞争的影响 | 第15-16页 |
| (一) 企业合并的积极影响 | 第15页 |
| (二) 企业合并的消极影响 | 第15-16页 |
| 四、企业合并与反垄断法的辩证关系 | 第16-18页 |
| (一) 反垄断法鼓励合法的企业合并 | 第16页 |
| (二) 反垄断法对企业合并进行有限规制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企业合并的基本内容及评析 | 第18-29页 |
| 一、我国反垄断法规制企业合并的基本内容 | 第18-22页 |
| (一) 企业合并的概念 | 第18页 |
| (二) 规制企业合并的标准 | 第18-19页 |
| (三) 企业合并规制的程序性规范 | 第19-22页 |
| (四) 外资并购 | 第22页 |
| 二、对我国企业合并法律制度的评析 | 第22-29页 |
| (一) 企业合并概念中的控制权缺乏界定 | 第23页 |
| (二) 规制企业合并实质性规范缺乏充实的内容 | 第23-26页 |
| (三) 规制企业合并的程序规范缺乏可操作性 | 第26-27页 |
| (四) 外资并购中安全因素弹性化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国外企业合并的反垄断规制考察 | 第29-38页 |
| 一、美国企业合并的法律制度 | 第29-33页 |
| (一) 美国规制企业合并的实体规范 | 第29-31页 |
| (二) 美国规制企业合并的程序规范 | 第31-33页 |
| 二、欧盟企业合并的法律制度 | 第33-35页 |
| (一) 欧盟规制企业合并的实体规范 | 第33-34页 |
| (二) 欧盟规制企业合并的程序规范 | 第34-35页 |
| 三、日本企业合并的法律制度 | 第35-38页 |
| (一) 日本规制企业合并的实体规范 | 第35-36页 |
| (二) 日本规制企业合并的程序规范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企业合并的反垄断规制构建 | 第38-48页 |
| 一、我国企业合并规制政策的选择 | 第38页 |
| 二、加快出台企业合并的实施细则 | 第38-39页 |
| 三、完善我国企业合并规制的实体性规范 | 第39-41页 |
| (一) 充实控制权 | 第39-40页 |
| (二) 增补相关市场的内涵界定 | 第40页 |
| (三) 灵活相关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方法 | 第40页 |
| (四) 重视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四、完善我国企业合并规制的程序性规范 | 第41-48页 |
| (一) 完备申报制度 | 第41-42页 |
| (二) 强化审查程序 | 第42-46页 |
| (三) 增补惩罚性赔偿责任 | 第46页 |
| (四)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需要合理引导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