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劳资冲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的形成、演化与协调机制

内容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3-17页
 二、劳资关系问题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7-31页
 三、本文的逻辑结构与研究框架第31-32页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第32-33页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与理论要点第33-36页
第二章 劳资关系相关理论:劳资冲突问题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第36-53页
 一、劳资关系的涵义及表现形态第36-46页
  (一) 劳资关系的涵义第36-40页
  (二) 劳资关系的表现形态第40-42页
  (三) 其他相关问题第42-46页
 二、劳资关系的实质:利益关系的一致性与对立性第46-53页
  (一) 劳资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第46-47页
  (二) 劳资利益关系的一致性与对立性第47-53页
第三章 劳资冲突产生的根源第53-91页
 一、劳资冲突的涵义及表现形式第53-55页
  (一) 劳资冲突的涵义第53-54页
  (二) 劳资冲突的表现形式第54-55页
 二、劳资冲突根源的理论分析第55-64页
  (一) 马克思关于劳资冲突根源的理论分析第55-58页
  (二) 西方学者关于劳资冲突根源的理论分析第58-61页
  (三) 国内学者关于劳资冲突根源的理论分析第61-62页
  (四) 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根源的理论分析第62-64页
 三、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根源的实证分析第64-91页
  (一) 中国转型经济的特征第64-69页
  (二) 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关系主体的形成第69-85页
  (三) 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的形成第85-91页
第四章 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的演化机理第91-121页
 一、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的演变第91-105页
  (一) 计划型劳动关系向市场型劳资关系的演变第91-93页
  (二) 中国经济转型深化期劳资关系体系存在的问题第93-101页
  (三) 中国经济转型深化期劳资冲突的总体特征及性质第101-105页
 二、中国经济转型深化期劳资冲突的演化机制第105-121页
  (一) 劳资冲突演化的动力机制第106-110页
  (二) 劳资冲突演化的动态视角分析第110-115页
  (三) 劳资冲突演化的静态视角分析第115-121页
第五章 国外劳资冲突调节机制的演进及启示第121-151页
 一、西方国家劳资关系及冲突调节理论的演进第121-135页
  (一) 西方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变第122-124页
  (二) 西方国家劳资冲突调节理论的演进第124-135页
 二、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冲突调节机制第135-146页
  (一) 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冲突调节机制第135-141页
  (二)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冲突调节机制第141-146页
 三、国外劳资冲突调节机制对我国的启示第146-151页
  (一) 国外劳资冲突调节机制的借鉴意义第147-149页
  (二) 我国劳资关系体系与西方国家的异同第149-151页
第六章 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的调节目标、调节机制及政策建议第151-174页
 一、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的调节目标:和谐劳资关系第151-157页
  (一) 和谐劳资关系的内涵与特点第151-156页
  (二)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背景第156-157页
 二、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的调节机制第157-163页
  (一) 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的宏观调节机制第159-160页
  (二)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的中观调节机制第160-162页
  (三)中国经济转型期劳资冲突的微观调节机制第162-163页
 三、构建中国经济转型期和谐劳资关系的政策建议第163-174页
  (一)强化以劳资关系立法为重点的政府规制体系第163-167页
  (二)建立企业内部劳资力量制衡体系第167-170页
  (三)完善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的外部保障体系第170-17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74-183页
后记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