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0页 |
一、研究的緣起 | 第7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一) 国外相关的研究理论 | 第8-16页 |
(二) 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16-18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其发展 | 第20-4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第20-28页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产生 | 第21-25页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 第25-28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8-34页 |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 第28-30页 |
二、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三、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理论 | 第31-32页 |
四、由“异化劳动”到异化消费 | 第32-34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发展 | 第34-43页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 | 第34-37页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7-40页 |
三、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 第40-43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 第43-49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 | 第43-47页 |
一、农村居住环境的状况 | 第43-44页 |
二、农业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 第44-46页 |
三、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 第46页 |
四、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成因 | 第47-49页 |
一、农民自身生态意识淡薄 | 第47页 |
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漏洞与缺失 | 第47-48页 |
三、农村环保法律制度的缺失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农村生态环境构建的启示 | 第49-58页 |
第一节 转变观念,增强农村环保意识 | 第49-51页 |
一、提高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 | 第49-50页 |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 第50页 |
三、培育乡镇企业的绿色文化,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 第50-51页 |
四、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 第51页 |
第二节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 第51-54页 |
一、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 | 第51-52页 |
二、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禁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 | 第52-53页 |
三、合理规划农村布局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机构,完善农村环保法律 | 第54-58页 |
一、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建立农村环境监管体系 | 第54-55页 |
二、完善农村环保法规,规范农村环保行为 | 第55-56页 |
三、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督与管理 | 第56页 |
四、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综合管理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