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水体化学污染 | 第10-12页 |
·水体化学污染物的种类 | 第10页 |
·水体无机化学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 第10-12页 |
·水体无机化学污染的常用处理方法 | 第12-16页 |
·吸附法 | 第12-14页 |
·絮凝沉降法 | 第14-16页 |
·纳米材料的研究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性质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 | 第17-18页 |
·纳米氧化铁的性质 | 第18-19页 |
·纳米氧化铁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材料 | 第22-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水样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纳米α-FeOOH 的制备 | 第24页 |
·吸附实验 | 第24-25页 |
·絮凝试验 | 第25页 |
·检测方法 | 第25-27页 |
·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3 纳米α-FeOOH 的制备表征及去污效能 | 第27-36页 |
·纳米α-FeOOH 的生成机理 | 第27-28页 |
·表征结果 | 第28-34页 |
·XRD 表征 | 第28-29页 |
·TEM 表征 | 第29-31页 |
·粒径测定 | 第31-34页 |
·去污效能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A1~(3+)/Fe~(2+)摩尔比为0.15 的纳米α-FeOOH 的除Pb(2+)效能 | 第36-46页 |
·吸附实验 | 第36-41页 |
·体系pH 值的影响 | 第36-37页 |
·Pb~(2+)初始质量浓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盐的影响 | 第40-41页 |
·絮凝实验 | 第41-44页 |
·絮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体系pH 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盐的影响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5 A13+/Fe~(2+)摩尔比为0.15 的纳米α-FeOOH 的除F-效能 | 第46-55页 |
·吸附实验 | 第46-50页 |
·体系pH 值的影响 | 第46页 |
·F~-初始质量浓度影响 | 第46-48页 |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48-49页 |
·盐的影响 | 第49-50页 |
·絮凝实验 | 第50-53页 |
·絮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体系pH 值的影响 | 第51-52页 |
·盐的影响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6 A1~(3+)/Fe~(2+)摩尔比为0.15 的纳米α-FeOOH 的实际应用 | 第55-61页 |
·册田水库污染状况及水质分析 | 第55-58页 |
·污染状况 | 第55页 |
·水质分析 | 第55-58页 |
·絮凝实验 | 第58-60页 |
·对Pb~(2+)的去除 | 第58-59页 |
·对F-的去除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7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