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1-12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红十字会参与危机管理的背景分析 | 第13-25页 |
第一节 我国进入危机事件高发期 | 第13-17页 |
一、自然灾害频繁 | 第14-15页 |
二、社会风险加剧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特殊的角色定位 | 第17-25页 |
一、人道领域的助手 | 第17-22页 |
二、民间救援的主力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红十字会参与危机管理的历史轨迹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主体:初步恢复(1978-1987)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危机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1988-1998) | 第28-31页 |
第三节 危机管理的范围:迅速拓展(1999-2003) | 第31-33页 |
第四节 危机管理的体系:日趋完善(2004-2008)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红十字会参与危机管理的能力分析 | 第35-46页 |
第一节 危机预警能力 | 第35-38页 |
一、编织救护网 | 第35-36页 |
二、制定应急预案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危机应对能力 | 第38-41页 |
一、人力动员 | 第38-39页 |
二、物力动员 | 第39-40页 |
三、财力动员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危机恢复能力 | 第41-46页 |
一、物质重建 | 第41-43页 |
二、心灵重建 | 第43-46页 |
第四章 红十字会参与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 | 第46-58页 |
第一节 危机协调:构筑两岸四地联动机制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危机沟通: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 第48-51页 |
第三节 危机干预:完善灾后心理救援机制 | 第51-55页 |
第四节 危机视野:树立危机管理的国际视野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