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5页
 一、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页
 四、可能的创新及不足第13-15页
一、群体性事件防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第15-27页
 (一)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原因第15-20页
  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第15页
  2.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第15-17页
  3.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第17-20页
 (二) 群体性事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第20-23页
  1. 消极影响第20-22页
  2. 积极影响第22-23页
 (三) 群体性事件有效防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第23-27页
  1. 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前提第23-25页
  2. 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25-27页
二、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的建构及其理论依据第27-32页
 (一) 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的建构及其重要意义第27-28页
 (二) 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建构的理论依据第28-32页
  1.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第28-29页
  2.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第29-30页
  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第30-32页
三、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及其运行状况第32-36页
 (一)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的运行及其成效第32-33页
  1. 群体性事件防控的相关各项立法逐步建立第32页
  2. 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第32-33页
  3. 快速控制事件现场第33页
  4. 依法疏导处置第33页
 (二)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1. 重控而不重防第34页
  2. 忽视社会主体的作用第34页
  3. 解决矛盾的机制不够完善第34-36页
四、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第36-46页
 (一) 进一步夯实群体性事件防控的制度基础第36-39页
  1. 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立法第36-37页
  2. 官员问责制度的完善第37-39页
 (二) 完善社会矛盾解决途径,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第39-44页
  1. 注重社会组织作用,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第39-40页
  2. 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第40-43页
  3.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第43-44页
 (三) 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控制机制第44-46页
  1. 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现场第一第44-45页
  2. 坚持疏导方针,慎用警力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50-51页
后记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提升研究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参与危机管理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