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反义抑制BnTT5和BnTT8基因家族转化后代的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黄籽甘蓝型油菜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黄籽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的遗传学研究第11-13页
     ·黄籽油菜种皮色泽形成机理的研究第13-14页
   ·植物类黄酮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公共苯丙烷途径第14-15页
     ·类黄酮途径研究进展第15页
   ·透明种皮基因(TRANSPARENTTESTA,TT)的研究进展第15-21页
     ·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TT8研究进展第17-21页
第2章 引言第21-23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材料第23页
   ·试剂与试剂盒第23-24页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第23页
     ·试剂盒第23页
     ·自配试剂第23-24页
   ·主要仪器第24页
   ·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US活性第24页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CTAB法)与纯化第24页
   ·总RNA的提取与纯化第24-25页
   ·甘蓝型油菜转基因T_2代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第25-27页
     ·探针的制备第25-26页
     ·基因组总DNA的酶切消化第26页
     ·Southern凝胶电泳第26页
     ·变性、中和、转膜和固定第26页
     ·探针与尼龙膜的Southern杂交和检测第26-27页
   ·转基因植株BnTT8基因家族的表达检测第27页
   ·反义BnTT8转基因T_3种籽粒色性状考察第27-28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基因T_3种籽花青素测定第28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基因T_3种籽类黄酮测定第28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5基因T_1代植株小孢子培养第28-29页
第4章 结果与分析第29-43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5基因后代的分析第29-34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5基因T_2代植株Southern杂交鉴定第29-30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5基因T_1代植株的小孢子培养及转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0-32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5基因后代植株形态特征观察第32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5基因T_2代收获种籽特征观测第32-34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8基因后代的分析第34-43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8基因T_2代植株的GUS染色鉴定第34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8基因T_2代植株Southern杂交鉴定第34-37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8株系中TT8转录本被抑制程度第37-38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8基因后代植株形态特征观察第38页
     ·甘蓝型油菜转反义BnTT8基因后代种籽特征观测第38-43页
第5章 结论及讨论第43-47页
   ·转基因后代的遗传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第43页
   ·BnTT5参与决定甘蓝型油菜种皮颜色,但与花色的关系不明确第43-44页
   ·BnTT8参与决定甘蓝型油菜的粒色等多种种籽性状第44页
   ·转反义BnTT5和BnTT8基因对内源基因表达的抑制程度第44-45页
   ·转基因后代小孢子培养应用前景第45页
   ·对油菜种皮色素基因工程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缩写词第53-55页
致谢第55-57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一览表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性状的遗传研究及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
下一篇:黑粒小麦的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