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言 | 第8-22页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二)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0-18页 |
(三) 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方法 | 第18-21页 |
(四) 田野调查点的选择 | 第21-22页 |
一、吐鲁番市葡萄沟达普散盖村概况 | 第22-26页 |
(一) 村庄概况 | 第22-24页 |
1. 村庄描述 | 第22-23页 |
2. 村民的生活 | 第23-24页 |
(二) 民族人口概况 | 第24-25页 |
(三) 维、回民族关系的历史 | 第25-26页 |
二、葡萄沟达普散盖村维、回民族关系:若干变量的综合分析 | 第26-51页 |
(一) 民族分层与民族关系 | 第26-28页 |
1. 职业及收入结构 | 第26-28页 |
2. 教育状况 | 第28页 |
(二) 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 | 第28-31页 |
(三) 文化异同与民族关系 | 第31-41页 |
1. 民族语言 | 第32-36页 |
2. 宗教信仰 | 第36-39页 |
3. 风俗习惯 | 第39-41页 |
(四) 社会交往与民族关系 | 第41-45页 |
(五) 族际通婚与民族关系 | 第45-47页 |
(六) 市场经济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 第47-51页 |
三、关于达普散盖社区回维民族关系的思考 | 第51-60页 |
(一) 市场经济视野下回维民族关系的新特点 | 第51-54页 |
1. 交往的类型的转变 | 第51-52页 |
2. 敏感性加强 | 第52-53页 |
3. 影响因素民族关系逐渐增多 | 第53-54页 |
(二) 关于达普散盖社区回维民族关系的思考 | 第54-60页 |
1. 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威信 | 第54-56页 |
2. 农村多民族社区民族团结教育应当受到重视 | 第56-57页 |
3. 农村多民族社区民族发展与地区发展应相适应 | 第57-60页 |
注释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3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