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4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4-15页
        (一)研究思路第14-15页
        (二)研究内容第15页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5-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二)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相关概述第17-25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第17-19页
        (一)工匠的基本涵义第17-18页
        (二)工匠精神的涵义第18页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的涵义第18-19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一)一丝不苟的教育教学精神第19-20页
        (二)精耕细作的科学研究精神第20页
        (三)独具匠心的育人关怀精神第20-21页
        (四)精益求精的服务社会精神第21页
    三、培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的意义第21-25页
        (一)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第22页
        (二)有利于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22-23页
        (三)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成长第23-24页
        (四)有利于促进当代青年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第24-25页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欠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第25-33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欠缺的表现第25-28页
        (一)学术理论钻研不够刻苦第25页
        (二)教学基本功底不够扎实第25-26页
        (三)教育教学方式不够创新第26-27页
        (四)教学资源挖掘不够充分第27页
        (五)立德树人情怀不够深厚第27-28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欠缺的原因第28-33页
        (一)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营造不足第28-29页
        (二)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培训机制不够健全第29-31页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内驱力不足第31-33页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第33-39页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工匠氛围第33-34页
        (一)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与引领第33页
        (二)增强社会公民对工匠文化的认同感第33-34页
        (三)加大社会对思政课教师的人文关怀第34页
    二、完善高校的考核培训机制第34-36页
        (一)落实考核奖惩的评价机制第34-35页
        (二)建立高校的长效监督机制第35页
        (三)创新教师的学习培训模式第35-36页
        (四)树立典型的校园工匠榜样第36页
    三、提升自身的工匠素质第36-39页
        (一)刻苦钻研学术理论第36-37页
        (二)强化教学基本功底第37页
        (三)树立科研创新思维第37-38页
        (四)深入挖掘教学资源第38页
        (五)树立敬业乐业情怀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个人情况简介第44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教学研究
下一篇:新入职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现状调查及分析--以S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