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81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聚集诱导发光现象 | 第17-18页 |
1.3 聚集诱导发光现象的机理 | 第18-36页 |
1.3.1 分子内旋转受阻(RIR)机理 | 第19-25页 |
1.3.2 分子内振动受阻(RIV)机理 | 第25-28页 |
1.3.3 分子内运动受阻(RIM)机理 | 第28-30页 |
1.3.4 分子内运动受阻(RIM)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1.3.5 其他聚集态发光机理 | 第31-36页 |
1.3.5.1 反卡莎规则 | 第31-34页 |
1.3.5.2 簇聚诱导发光 | 第34-35页 |
1.3.5.3 振动诱导发射 | 第35-36页 |
1.4 聚集诱导发射分子的类型 | 第36-50页 |
1.4.1 以TPE为基础的AIE活性分子 | 第36-38页 |
1.4.2 以五元杂环为基础的AIE活性分子 | 第38-40页 |
1.4.3 以元素硼为基础的AIE活性分子 | 第40-44页 |
1.4.4 以氢键为基础的AIE活性分子 | 第44-47页 |
1.4.5 以氰基乙烯为基础的AIE活性分子 | 第47-49页 |
1.4.6 其他类型 | 第49-50页 |
1.5 从ACQ分子到AIE分子的转变 | 第50-53页 |
1.5.1 直接将AIE和ACQ相连 | 第51-52页 |
1.5.2 在ACQ分子基础上建立新的AIE分子 | 第52-53页 |
1.6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应用 | 第53-63页 |
1.6.1 化学传感 | 第54-56页 |
1.6.2 刺激响应 | 第56-60页 |
1.6.3 光电器件 | 第60-63页 |
1.7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63-64页 |
1.8 参考文献 | 第64-81页 |
第二章 基于2-芳基-3-氰基苯并呋喃的发光材料研究 | 第81-105页 |
2.1 引言 | 第81-83页 |
2.2 实验合成部分 | 第83-87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83-84页 |
2.2.2 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84-87页 |
2.3 目标化合物测试内容及方法 | 第87-88页 |
2.3.1 溶液的配置和稀释 | 第87页 |
2.3.2 溶液聚集状态的配置和测试 | 第87页 |
2.3.3 固态粉末状态下的测试 | 第87-88页 |
2.3.4 循环伏安的测试 | 第88页 |
2.3.5 单晶的制备 | 第88页 |
2.3.6 理论计算 | 第88页 |
2.3.7 器件的制备 | 第88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8-101页 |
2.4.1 化合物的表征 | 第88-89页 |
2.4.2 溶液下的光物理性质 | 第89-90页 |
2.4.3 溶液聚集态下的光物理性质 | 第90-95页 |
2.4.4 固态下的光物理性质 | 第95-98页 |
2.4.5 光电器件的制备 | 第98-10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2.6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第三章 基于苯并噻二唑与有机胺直接相连的荧光材料研究 | 第105-137页 |
3.1 引言 | 第105-107页 |
3.2 实验合成部分 | 第107-111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07-108页 |
3.2.2 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108-111页 |
3.3 目标化合物测试内容及方法 | 第111-113页 |
3.3.1 溶液的配置和稀释 | 第111-112页 |
3.3.2 固态粉末状态下的测试 | 第112页 |
3.3.3 薄膜的制备 | 第112页 |
3.3.4 循环伏安的测试 | 第112页 |
3.3.5 单晶的制备 | 第112页 |
3.3.6 理论计算 | 第112-113页 |
3.3.7 器件的制备 | 第113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3-132页 |
3.4.1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13-114页 |
3.4.2 化合物3.1-3.7的NMR谱图对比 | 第114-115页 |
3.4.3 化合物3.1-3.7的晶体数据 | 第115-116页 |
3.4.4 化合物在稀溶液中的光学性质 | 第116-119页 |
3.4.5 激发波依赖的发射 | 第119-124页 |
3.4.6 化合物3.1-3.7在固态和凝固态下的光学性质 | 第124-128页 |
3.4.7 作为气体氨的传感器 | 第128-129页 |
3.4.8 化合物3.5对氟离子的传感 | 第129-130页 |
3.4.9 光电器件的制备 | 第130-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32页 |
3.6 参考文献 | 第132-137页 |
第四章 基于苯并噻二唑与CB_(11)的荧光材料研究 | 第137-170页 |
4.1 引言 | 第137-139页 |
4.2 实验合成部分 | 第139-142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39-140页 |
4.2.2 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140-142页 |
4.3 目标化合物测试内容及方法 | 第142-144页 |
4.3.1 溶剂效应的测试 | 第142-143页 |
4.3.2 溶液聚集状态的配置和测试 | 第143页 |
4.3.3 固态粉末状态下的测试 | 第143页 |
4.3.4 循环伏安的测试 | 第143-144页 |
4.3.5 单晶的制备 | 第144页 |
4.3.6 器件的制备 | 第144页 |
4.3.7 器件的制备 | 第144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44-166页 |
4.4.1 化合物的表征 | 第144-145页 |
4.4.2 化合物4.1-4.4的NMR谱图对比 | 第145-146页 |
4.4.3 在稀溶液中的光物理性质 | 第146-153页 |
4.4.4 聚集状态下的光学性质 | 第153-154页 |
4.4.5 化合物4.1对银离子的检测 | 第154-155页 |
4.4.6 化合物4.1-4.4在固态下的光学性质 | 第155-160页 |
4.4.7 光电器件的制备 | 第160-1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66页 |
4.6 参考文献 | 第166-17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70-173页 |
附录Ⅰ 常用缩写和符号一览表 | 第173-176页 |
附录Ⅱ 化合物一览表 | 第176-177页 |
附录Ⅲ 化合物NMR谱图 | 第177-1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97-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