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无损检测技术的分类 | 第14-18页 |
1.2.1 声振检测技术 | 第14页 |
1.2.2 光学检测技术 | 第14-15页 |
1.2.3 电磁检测技术 | 第15-16页 |
1.2.4 射线检测技术 | 第16页 |
1.2.5 超声波检测技术 | 第16-18页 |
1.3 基于非线性超声的损伤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非线性超声的基本理论 | 第22-30页 |
2.1 非线性超声波动理论 | 第22-24页 |
2.1.1 基本假设 | 第22页 |
2.1.2 固体介质中的非线性超声波动方程 | 第22-24页 |
2.2 非线性超声系数 | 第24-26页 |
2.3 Lamb波的传播特性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基于非线性超声的铝板疲劳损伤检测试验 | 第30-39页 |
引言 | 第30页 |
3.1 试验设计与测量方法 | 第30-33页 |
3.1.1 试件设计 | 第30-31页 |
3.1.2 疲劳试验 | 第31页 |
3.1.3 检测系统与测量方法 | 第31-33页 |
3.2 非线性超声检测试验 | 第33-36页 |
3.2.1 完整铝板试验结果 | 第33-35页 |
3.2.2 含孔铝板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3.2.3 修补后铝板试验结果 | 第36页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信号处理与分析 | 第39-52页 |
引言 | 第39页 |
4.1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39-42页 |
4.1.1 离散傅里叶变换 | 第39-40页 |
4.1.2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40-41页 |
4.1.3 实例分析 | 第41-42页 |
4.2 希尔伯特-黄变换 | 第42-51页 |
4.2.1 HHT及其信号分析 | 第42-43页 |
4.2.2 EMD分解和EEMD分解 | 第43-46页 |
4.2.3 Hilbert谱分析 | 第46-48页 |
4.2.4 实例分析 | 第48-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基于非线性超声的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检测仿真与试验 | 第52-69页 |
引言 | 第52页 |
5.1 Abaqus有限元仿真系统的搭建 | 第52-60页 |
5.1.1 仿真方法的选择 | 第52-53页 |
5.1.2 建立模型与设置参数 | 第53-55页 |
5.1.3 计算网格单元尺寸 | 第55-56页 |
5.1.4 设置分析步与计算时间增量步长 | 第56-57页 |
5.1.5 施加载荷与定义边界条件 | 第57-59页 |
5.1.6 求解与后处理 | 第59-60页 |
5.2 完整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损伤检测的仿真与试验 | 第60-64页 |
5.2.1 完整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损伤检测的仿真 | 第60-62页 |
5.2.2 完整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损伤检测试验 | 第62-64页 |
5.2.3 完整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损伤检测的结果分析 | 第64页 |
5.3 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损伤检测的仿真与试验 | 第64-67页 |
5.3.1 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损伤检测的仿真 | 第64-66页 |
5.3.2 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损伤检测试验 | 第66-67页 |
5.3.3 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损伤检测的结果分析 | 第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