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2页 |
1.1 肿瘤干细胞 | 第13-17页 |
1.1.1 肿瘤干细胞 | 第13页 |
1.1.2 肿瘤干细胞信号通路 | 第13-15页 |
1.1.3 胃癌干细胞及其标志物 | 第15-17页 |
1.2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干细胞 | 第17-22页 |
1.2.1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 第17-18页 |
1.2.2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干细胞 | 第18-21页 |
1.2.3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干细胞靶向的治疗 | 第21-22页 |
1.3 表观遗传学 | 第22-33页 |
1.3.1 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TET蛋白家族与5hmC | 第23页 |
1.3.3 SAGA复合物与去泛素化酶USP | 第23-32页 |
1.3.4 PRC复合物与BMI | 第32-33页 |
1.4 金属纳米团簇及其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33-40页 |
1.4.1 纳米材料 | 第33-34页 |
1.4.2 金属纳米团簇 | 第34页 |
1.4.3 金属纳米团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34-40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40-42页 |
第二章 去泛素化酶USP22通过影响BMI1稳定性调控胃癌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 | 第42-74页 |
2.1 引言 | 第42-43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43-52页 |
2.2.1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 第43-47页 |
2.2.2 细胞培养 | 第47-48页 |
2.2.3 细胞转染及免疫荧光染色 | 第48页 |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8页 |
2.2.5 人胃癌移植瘤实验 | 第48页 |
2.2.6 细胞增殖测定 | 第48页 |
2.2.7 细胞死亡测定 | 第48-49页 |
2.2.8 细胞划痕实验 | 第49页 |
2.2.9 克隆形成实验 | 第49页 |
2.2.10 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 | 第49页 |
2.2.11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 | 第49-50页 |
2.2.12 (泛素化)免疫共沉淀反应 | 第50页 |
2.2.13 构建TAT-HA-BMI1原核表达载体 | 第50-51页 |
2.2.14 TAT-BMI1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51-52页 |
2.2.15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52-73页 |
2.3.1 USP22沉默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 第52-55页 |
2.3.2 USP22调节胃癌干细胞的形成 | 第55-58页 |
2.3.3 USP22沉默抑制胃癌移植瘤生长 | 第58-60页 |
2.3.4 BMI1的过表达预示胃癌病人的不良预后 | 第60-62页 |
2.3.5 BMI1可以逆转USP22沉默对于肿瘤干细胞形成的抑制作用 | 第62-66页 |
2.3.6 USP22可以调节BMI1的稳定性 | 第66页 |
2.3.7 USP22通过去泛素化酶活性稳定BMI1蛋白 | 第66-70页 |
2.3.8 临床病理学特性显示高表达的USP22和BMI1预示胃癌的不良预后 | 第70-72页 |
2.3.9 去泛素化酶USP22调控胃癌干细胞及胃癌发生的机制 | 第72-7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三章 L-谷胱甘肽修饰的金纳米团簇重编程胃癌细胞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 | 第74-94页 |
3.1 引言 | 第74-75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5-78页 |
3.2.1 手性谷胱甘肽修饰的Au NCs的合成及表征 | 第75-76页 |
3.2.2 细胞培养和细胞存活测定 | 第76页 |
3.2.3 细胞转染,免疫染色和5hm C染色 | 第76页 |
3.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76-78页 |
3.2.5 斑点杂交(Dot blot) | 第7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78-92页 |
3.3.1 手性谷胱甘肽修饰的金纳米团簇的表征 | 第78-79页 |
3.3.2 L-谷胱甘肽修饰的金纳米团簇降低细胞5hmC水平 | 第79-83页 |
3.3.3 L-谷胱甘肽修饰的金纳米团簇可以调控与5hmC和TET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83-86页 |
3.3.4 L-谷胱甘肽修饰的金纳米团簇激发细胞内产生ROS影响TET功能 | 第86-9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4-97页 |
4.1 文章内容总结和创新点 | 第94-95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20-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