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 第9页 |
1.1.2 活化展示成为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新方式 | 第9-10页 |
1.1.3 新数据环境为历史地段保护更新研究带来的技术变革 | 第10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1.2.1 新数据环境 | 第10页 |
1.2.2 中心城区历史地段 | 第10-11页 |
1.2.3 文化体验线路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对象及意义 | 第12-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31页 |
2.1 历史地段保护更新的发展动态 | 第19-22页 |
2.1.1 国外发展动态 | 第19-21页 |
2.1.2 国内发展动态 | 第21-22页 |
2.1.3 小结 | 第22页 |
2.2 历史地段保护更新的相关技术与模型 | 第22-24页 |
2.2.1 空间评价技术与模型 | 第22-23页 |
2.2.2 价值评价技术与模型 | 第23-24页 |
2.2.3 影响评价技术与模型 | 第24页 |
2.2.4 小结 | 第24页 |
2.3 历史地段文化体验模式研究 | 第24-25页 |
2.4 文化体验线路相关实践研究 | 第25-30页 |
2.4.1 国外相关实践 | 第25-28页 |
2.4.2 国内相关实践 | 第28-30页 |
2.4.3 小结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中心城区历史地段文化体验线路的构建要素分析 | 第31-43页 |
3.1 中心城区历史地段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3.2 中心城区历史地段文化体验主体分析 | 第32-34页 |
3.3 中心城区历史地段文化体验需求分析 | 第34-35页 |
3.4 中心城区历史地段文化体验要素分析 | 第35-39页 |
3.4.1 文化特质体验要素 | 第36-38页 |
3.4.2 经济活动体验要素 | 第38页 |
3.4.3 社会生活体验要素 | 第38-39页 |
3.5 中心城区历史地段文化体验线路的构建要素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新数据支持下的天津原英租界历史地段评价模型 | 第43-69页 |
4.1 天津原英租界历史地段概况 | 第43-45页 |
4.1.1 地理位置 | 第43页 |
4.1.2 历史沿革 | 第43-44页 |
4.1.3 区域现状 | 第44-45页 |
4.2 新数据支持下的多维度现状综合评价 | 第45-68页 |
4.2.1 研究所需数据及其来源 | 第45-46页 |
4.2.2 形态与环境属性分析——路径选择依据 | 第46-52页 |
4.2.3 功能分布情况分析——节点串联依据 | 第52-63页 |
4.2.4 活力与活动分析——线路构建支撑 | 第63-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天津原英租界历史地段文化体验线路构建策略 | 第69-83页 |
5.1 文化体验线路构建模式 | 第69-70页 |
5.1.1 风貌系统 | 第69页 |
5.1.2 漫步系统 | 第69-70页 |
5.1.3 服务设施系统 | 第70页 |
5.2 文化体验线路构建原则 | 第70-71页 |
5.3 天津原英租界历史地段文化体验线路构建 | 第71-79页 |
5.3.1 居民日常步行线路 | 第71-74页 |
5.3.2 特色旅游慢行线路 | 第74-77页 |
5.3.3 休闲游憩线路 | 第77-79页 |
5.4 实施保障措施探讨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83-85页 |
6.1 结论与成果 | 第83-84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109页 |
附录A 天津原英租界历史地段居民调查问卷 | 第89-91页 |
附录B 街道慢行环境评价AHP(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 第91-93页 |
附录C 公共服务设施重要性AHP(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 第93-97页 |
附录D 地段内历史风貌建筑一览表(除特殊保护) | 第97-10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