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自进式清洗装置设计及水力学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4-19页 |
1.2.1 清洗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管道清洗装置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高压水射流清洗机理分析 | 第23-31页 |
2.1 输油管道结垢原理 | 第23页 |
2.2 水射流清洗机理分析 | 第23-28页 |
2.2.1 高压水射流结构 | 第23-24页 |
2.2.2 水射流清洗作用简述 | 第24-25页 |
2.2.3 以渗透为主的破碎 | 第25-26页 |
2.2.4 以冲击为主的破碎 | 第26-27页 |
2.2.5 水射流的空化破碎 | 第27-28页 |
2.3 水射流破垢力学分析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基于高压水射流原理的管道清洗方案设计 | 第31-41页 |
3.1 设备构成及功能 | 第31-34页 |
3.1.1 设计总布局 | 第31页 |
3.1.2 射流清洗装置诸元作用 | 第31-34页 |
3.2 清洗参数选择 | 第34-38页 |
3.2.1 基本参数 | 第34-35页 |
3.2.2 工作参数 | 第35-37页 |
3.2.3 水力参数 | 第37-38页 |
3.3 高压水射流施工技术流程 | 第38-39页 |
3.3.1 施工要求 | 第38页 |
3.3.2 作业施工流程 | 第38-39页 |
3.4 风险及其控制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管道自进式清洗装置水动力学分析 | 第41-59页 |
4.1 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4.1.1 几何模型 | 第41页 |
4.1.2 仿真模型 | 第41-42页 |
4.1.3 控制方程 | 第42-43页 |
4.2 射流角度的优化 | 第43-47页 |
4.3 喷嘴直径优化 | 第47-54页 |
4.4 靶距的优化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五章 射流动力学实验 | 第59-63页 |
5.1 前言 | 第59页 |
5.2 实验装置及原理 | 第59-60页 |
5.3 实验操作流程 | 第60-61页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水动力管道自进式清洗装置机械结构设计 | 第63-79页 |
6.1 设计原则 | 第63页 |
6.2 设计思路及分析 | 第63-64页 |
6.3 管道自进式清洗装置性能指标 | 第64页 |
6.4 喷头的结构设计 | 第64-72页 |
6.4.1 喷嘴的几何模型 | 第64-65页 |
6.4.2 二维旋转喷头的形式 | 第65-67页 |
6.4.3 喷嘴的布置及当量直径 | 第67-68页 |
6.4.4 限速的原理及设计 | 第68-70页 |
6.4.5 旋转组件的密封 | 第70-71页 |
6.4.6 进给速度的控制方程 | 第71-72页 |
6.5 主体结构设计 | 第72-76页 |
6.5.1 清洗装置的受限分析 | 第72-74页 |
6.5.2 主体结构 | 第74-75页 |
6.5.3 工作原理 | 第75-76页 |
6.6 清洗装置的价值评价 | 第76-78页 |
6.6.1 装置评价指标 | 第76-77页 |
6.6.2 装置模糊评价 | 第77-78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结论 | 第79-80页 |
7.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1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