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20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1.2 本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1.3.1 特殊儿童照顾者的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1.3.2 角色认同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1.3.3 叙事治疗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1.3.4 相关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 1.4 本研究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15-20页 | 
| 1.4.1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 1.4.2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 1.4.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2 案主概况及需求 | 第20-27页 | 
| 2.1 个案的选取及简介 | 第20-21页 | 
| 2.2 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 2.2.1 问题评估 | 第21-23页 | 
| 2.2.2 需求分析 | 第23页 | 
| 2.3 目标及服务方案的制定 | 第23-27页 | 
| 2.3.1 服务目标 | 第23-24页 | 
| 2.3.2 服务方案 | 第24-27页 | 
| 3 叙事治疗介入消极角色认同的过程 | 第27-40页 | 
| 3.1 介入流程 | 第27-28页 | 
| 3.2 外化问题,开启独特结果 | 第28-34页 | 
| 3.2.1 发现问题与问题外化 | 第29-32页 | 
| 3.2.2 解构旧有叙事,寻找独特结果——“好妈妈”的故事 | 第32-34页 | 
| 3.3 扩展独特结果,巩固积极叙事 | 第34-37页 | 
| 3.3.1 行动图景 | 第35页 | 
| 3.3.2 意义图景 | 第35-36页 | 
| 3.3.3 目标设定 | 第36-37页 | 
| 3.4 重启积极叙事 | 第37-40页 | 
| 3.4.1 推动行为发展 | 第38-39页 | 
| 3.4.2 见证与仪式 | 第39-40页 | 
| 4 评估 | 第40-43页 | 
| 4.1 结果评估 | 第40-41页 | 
| 4.2 过程评估 | 第41-43页 | 
| 5 总结与反思 | 第43-45页 | 
| 5.1 总结 | 第43页 | 
| 5.2 叙事治疗模式应用于中国特殊文化环境中的反思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