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1-26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 四、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 (一)人本化管理 | 第21-23页 |
| (二)人本化教师管理 | 第23-24页 |
|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24-26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二)研究路线 | 第25-26页 |
| 第一章 人本化教师管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 一、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 | 第27-29页 |
|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9-30页 |
|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30-31页 |
| 第二章 佳木斯市初级中学人本化教师管理现状调查 | 第31-46页 |
| 一、佳木斯市初级中学人本化教师管理的成效 | 第31-37页 |
| (一)关注细节,真情待人 | 第31-32页 |
| (二)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教师待遇 | 第32-33页 |
| (三)管理治校民主化 | 第33-35页 |
| (四)推行校本培训 | 第35-37页 |
| 二、佳木斯市初级中学人本化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6页 |
| (一)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严重 | 第39-40页 |
| (二)工资待遇分配不合理,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影响 | 第40-41页 |
| (三)晋升机会少,难以满足教师需要 | 第41-42页 |
| (四)干群难以沟通,民主管理成效低 | 第42-43页 |
| (五)部分学校规章制度刚性有余,柔性不足 | 第43-46页 |
| 第三章 佳木斯市初级中学人本化教师管理缺失的成因分析 | 第46-53页 |
| 一、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 第46-48页 |
| (一)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 | 第46-47页 |
| (二)社会风气的影响 | 第47-48页 |
| 二、学校管理层面 | 第48-49页 |
| (一)传统管理体制的牵制 | 第48-49页 |
| (二)现行考核制度的制约 | 第49页 |
| 三、个人层面 | 第49-53页 |
| (一)管理者方面 | 第49-51页 |
| (二)教师方面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佳木斯市初级中学人本化教师管理实践策略 | 第53-64页 |
| 一、创造人本化教师管理环境 | 第53-55页 |
| (一)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理解人本化管理知识 | 第53-54页 |
| (二)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 第54页 |
| (三)执行课改标准,促进绩效改革 | 第54-55页 |
| 二、建立人本化教师管理机制 | 第55-60页 |
| (一)尊重教师管理的主体地位 | 第55-56页 |
| (二)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 第56-57页 |
| (三)建立有特色的教师发展体系与评价机制 | 第57-60页 |
| 三、构建全方位管理系统,体现教师人本关怀 | 第60-64页 |
| (一)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 第60-61页 |
| (二)对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的两方面鼓励 | 第61-62页 |
| (三)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塑造人本主义文化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附录 | 第69-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