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2.1 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2 价值管理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的重点 | 第19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 第20-29页 |
2.1 价值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2.1.1 价值管理的基本术语 | 第20-21页 |
2.1.2 价值管理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2.1.3 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 | 第22页 |
2.1.4 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 | 第22页 |
2.1.5 价值管理的实施步骤 | 第22-24页 |
2.2 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高校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 第24-25页 |
2.2.2 高校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2.3 价值管理应用于高校绩效评价的学理基础 | 第26-29页 |
2.3.1 用户需求的功能本质性原理 | 第26页 |
2.3.2 功能/成本统计相关性原理 | 第26-27页 |
2.3.3 价值准则性原理 | 第27页 |
2.3.4 高校绩效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要点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现有高校绩效评价的分析 | 第29-35页 |
3.1 当前三种代表性高校绩效评价方法 | 第29-31页 |
3.1.1 产出成果型 | 第29-30页 |
3.1.2 投入/产出型 | 第30页 |
3.1.3 投入/产出/效益型 | 第30-31页 |
3.2 现有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2.1 高校绩效评价概念存在误区 | 第31-32页 |
3.2.2 高校绩效评价主体不够明晰 | 第32页 |
3.2.3 高校绩效评价标准有待规范 | 第32-33页 |
3.2.4 高校绩效评价结果导向不够 | 第33页 |
3.3 高校绩效价值评估方法的特征及优势 | 第33-35页 |
3.3.1 绩效评价概念的价值导向 | 第33页 |
3.3.2 绩效评价过程的问题导向 | 第33-34页 |
3.3.3 绩效评价结果的诊断导向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高校绩效价值评估模型的理论构建 | 第35-50页 |
4.1 高校绩效价值评估的功能界定 | 第35-46页 |
4.1.1 高校绩效价值评估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5-41页 |
4.1.2 高校绩效价值评估功能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6页 |
4.1.3 高校绩效价值评估功能值的计算 | 第46页 |
4.2 高校绩效价值评估的成本界定 | 第46-47页 |
4.2.1 人力资源成本 | 第46页 |
4.2.2 物力资源成本 | 第46-47页 |
4.2.3 财力资源成本 | 第47页 |
4.3 高校绩效价值评估的价值界定 | 第47-50页 |
4.3.1 高校绩效的价值内涵 | 第47页 |
4.3.2 高校绩效的价值系数 | 第47-48页 |
4.3.3 高校绩效的价值分析 | 第48-50页 |
第五章 高校绩效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属理工类本科院校2016年度办学绩效为例 | 第50-72页 |
5.1 选择价值评估研究的对象 | 第50-52页 |
5.1.1 高校分类体系的构建 | 第50-51页 |
5.1.2 选择江苏高校绩效价值评估的对象 | 第51-52页 |
5.2 成立价值管理专业小组 | 第52-53页 |
5.2.1 价值管理小组的组成 | 第52-53页 |
5.2.2 价值管理小组的职责 | 第53页 |
5.3 功能绩点成本级点及其赋值标准 | 第53-56页 |
5.3.1 功能绩点的概念及赋值标准 | 第53-55页 |
5.3.2 成本级点的概念及赋值标准 | 第55-56页 |
5.4 江苏省属理工类高校绩效的功能成本分析 | 第56-62页 |
5.4.1 收集功能信息并作功能分析 | 第56-62页 |
5.4.2 收集成本信息并作成本分析 | 第62页 |
5.5 江苏省属理工类高校绩效评价的价值分析 | 第62-67页 |
5.5.1 计算各高校绩效的价值系数 | 第62-64页 |
5.5.2 对各高校绩效进行价值分析 | 第64-67页 |
5.6 江苏省属理工类高校绩效的价值优化路径分析 | 第67-72页 |
5.6.1 近理想状态的选择路径:保持发展的稳定性 | 第67-68页 |
5.6.2 高效率状态的选择路径:注重发展的持续性 | 第68-70页 |
5.6.3 低效率状态的选择路径:厘清发展的复杂性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6-77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