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价值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4-16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及其财政扶持政策的分析 | 第16-24页 |
2.1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16-18页 |
2.1.1 多晶硅 | 第16-17页 |
2.1.2 太阳能电池 | 第17页 |
2.1.3 光伏组件 | 第17页 |
2.1.4 光伏发电系统 | 第17-18页 |
2.2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18-20页 |
2.2.1 发展融资困难 | 第18-19页 |
2.2.2 技术革新要求高 | 第19页 |
2.2.3 政策支持不足 | 第19页 |
2.2.4 过于依赖海外市场 | 第19页 |
2.2.5 光伏产业产能过剩 | 第19-20页 |
2.3 我国光伏产业财政扶持政策分析 | 第20-24页 |
2.3.1 我国光伏产业财政扶持政策的背景 | 第20-21页 |
2.3.2 我国光伏产业财政扶持政策的发展 | 第21-22页 |
2.3.3 我国光伏产业财政扶持政策的主要措施 | 第22-24页 |
3 我国光伏产业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24-30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3.2 数据与操作化 | 第24-26页 |
3.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24-25页 |
3.2.2 主要变量的操作化 | 第25-26页 |
3.3 面板回归结果 | 第26-30页 |
3.3.1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第26页 |
3.3.2 面板回归模型结果 | 第26-28页 |
3.3.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28页 |
3.3.4 财政扶持政策产生积极效应的原因 | 第28-29页 |
3.3.5 财政扶持政策效应有限的原因 | 第29-30页 |
4 财政扶持政策促进W光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 第30-39页 |
4.1 W光伏企业的介绍 | 第30-31页 |
4.2 财政扶持政策的政策效应 | 第31-35页 |
4.2.1 财政扶持政策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 | 第31-32页 |
4.2.2 财政扶持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 第32-34页 |
4.2.3 财政扶持政策对企业扩大市场规模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 财政扶持政策支持W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5-39页 |
4.3.1 W企业对政府补贴的过度依赖 | 第35-36页 |
4.3.2 鼓励技术研发的项目流于形式 | 第36-37页 |
4.3.3 财政补贴资金监督不到位 | 第37-39页 |
5 优化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建议 | 第39-42页 |
5.1 减少投融资环节的成本 | 第39-40页 |
5.1.1 建立金融机构参与光伏项目的激励机制 | 第39页 |
5.1.2 用税收减免等手段降低运营成本 | 第39页 |
5.1.3 建立国债资金扶持和偿还机制 | 第39-40页 |
5.2 加大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力度 | 第40页 |
5.2.1 重点支持技术外溢强的项目 | 第40页 |
5.2.2 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研发平台 | 第40页 |
5.2.3 加大研发支出的税前扣除 | 第40页 |
5.3 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以扩大规模 | 第40-42页 |
5.3.1 简化光伏企业兼并的程序 | 第41页 |
5.3.2 集中力量支持优势光伏企业 | 第41页 |
5.3.3 建立光伏发电配额制度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1:实证检验数据 | 第45-52页 |
附录2:stata的输出结果 | 第52-55页 |
附录3:国家部委鼓励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