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预警研究--以光伏产业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9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9-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对象第14页
        1.3.2 研究框架第14-17页
        1.3.3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7-19页
        1.4.1 创新第17页
        1.4.2 不足第17-19页
2 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预警理论和方法研究第19-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第19页
        2.1.2 贸易摩擦第19-20页
    2.2 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其影响第20-21页
        2.2.1 贸易摩擦的成因第20页
        2.2.2 贸易摩擦的影响第20-21页
    2.3 贸易摩擦预警的思路及主要方法第21-24页
        2.3.1 贸易摩擦预警的思路第21-22页
        2.3.2 主要方法第22-24页
    2.4 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预警系统的基本要求第24-26页
        2.4.1 动态性第24页
        2.4.2 整体性第24-25页
        2.4.3 系统性第25-26页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第26-37页
    3.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第26-29页
        3.1.1 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第26-27页
        3.1.2 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第27-28页
        3.1.3 产业集群特征显著第28-29页
    3.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第29-32页
        3.2.1 区域分布不均衡第29-30页
        3.2.2 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第30-31页
        3.2.3 外部发展环境严峻第31-32页
    3.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现状——以光伏产业为例第32-37页
        3.3.1 我国光伏产业贸易特点第32-33页
        3.3.2 我国光伏产业贸易摩擦现状第33-34页
        3.3.3 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特点第34-35页
        3.3.4 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成因第35-37页
4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预警指标体系与预警系统设计第37-43页
    4.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第37-40页
        4.1.1 预警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7-38页
        4.1.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预警指标体系第38-40页
    4.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的设计第40-43页
        4.2.1 确定警情指标第40页
        4.2.2 选择警兆指标第40-41页
        4.2.3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警兆指标第41-42页
        4.2.4 确定各指标的权值第42页
        4.2.5 划分警界第42页
        4.2.6 确定警度及预报警情第42-43页
5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摩擦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以光伏产业为例第43-62页
    5.1 预警指标的确立第43-48页
        5.1.1 警情指标的确立第43页
        5.1.2 警兆指标的确定第43-47页
        5.1.3 警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第47-48页
    5.2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警兆指标第48-52页
        5.2.1 滚动预测法第48页
        5.2.2 数据的输入与预处理第48-49页
        5.2.3 训练和预测过程第49-51页
        5.2.4 数据的输出和后处理第51-52页
    5.3 各指标权值与警情指标预测值的确定第52-57页
        5.3.1 主成份分析确定权值第52-55页
        5.3.2 主成分回归确定警情指标值第55-57页
    5.4 警界的划分第57-58页
    5.5 警度的确定第58-59页
    5.6 预警效果的检验第59页
    5.7 预警对策建议第59-62页
6 结论及展望第62-64页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2-63页
    6.2 未来的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8-69页
附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台企业横向合并下新老用户动态定价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光伏产业财政扶持政策效应研究--基于上市光伏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