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8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16-18页 |
第2章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2.1.1 产业集聚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2 区域经济增长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2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主要经济流派的理论概括 | 第20-25页 |
2.2.1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第20-21页 |
2.2.2 极化理论关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第21-22页 |
2.2.3 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聚与区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22-25页 |
第3章 天津制造业集聚分析 | 第25-40页 |
3.1 天津制造业发展现状 | 第25-29页 |
3.1.1 宏观背景介绍 | 第25-27页 |
3.1.2 天津制造业的空间布局 | 第27-28页 |
3.1.3 天津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 第28-29页 |
3.2 天津制造业集聚程度测算研究 | 第29-40页 |
3.2.1 模型选择与计算 | 第30-37页 |
3.2.2 集聚程度计算分析 | 第37-40页 |
第4章 天津制造业集聚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 | 第40-49页 |
4.1 天津制造业集聚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40-45页 |
4.1.1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0-41页 |
4.1.2 平稳性检验 | 第41-42页 |
4.1.3 模型建立与检验 | 第42-45页 |
4.2 天津制造业分行业集聚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45-49页 |
4.2.1 数据的处理与计算 | 第45-47页 |
4.2.2 天津制造业分行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9-53页 |
5.1 结论 | 第49-50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5.2.1 建立以优化产能为核心的市场机制 | 第50页 |
5.2.2 培育知名自主品牌 | 第50-51页 |
5.2.3 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智能产业链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