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1-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1.1 P2P网贷平台 | 第21页 |
2.1.2 审计风险 | 第21-22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2.1 审计风险模型 | 第22-23页 |
2.2.2 审计动因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 | 第24-35页 |
3.1 P2P网贷平台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 第24-31页 |
3.1.1 P2P网贷平台的固有风险 | 第24-30页 |
3.1.2 P2P网贷平台的控制风险 | 第30-31页 |
3.2 P2P网贷平台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 第31-32页 |
3.3 P2P网贷平台检查风险分析 | 第32-35页 |
3.3.1 审计内容与审计重点不明确 | 第32页 |
3.3.2 审计线索隐蔽化 | 第32-33页 |
3.3.3 审计技术不完善 | 第33-34页 |
3.3.4 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 | 第34-35页 |
第4章 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 第35-39页 |
4.1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 第35-37页 |
4.1.1 实施以现代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程序 | 第35页 |
4.1.2 提高项目组对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意识水平 | 第35页 |
4.1.3 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 第35-36页 |
4.1.4 增强对于P2P网贷平台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 第36页 |
4.1.5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信息系统审计水平 | 第36-37页 |
4.2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 第37-39页 |
4.2.1 测试P2P网贷平台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 第37页 |
4.2.2 对P2P网贷平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 | 第37-39页 |
第5章 宜人贷审计案例分析 | 第39-54页 |
5.1 宜人贷概况 | 第39-43页 |
5.1.1 公司简介 | 第39页 |
5.1.2 宜人贷运营情况 | 第39-43页 |
5.2 对宜人贷具体审计实务分析 | 第43-46页 |
5.2.1 审计的目的 | 第43页 |
5.2.2 审计对象及范围 | 第43页 |
5.2.3 审计实施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5.2.4 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5.3 宜人贷审计风险识别及评估 | 第46-50页 |
5.3.1 关联方交易风险 | 第46-47页 |
5.3.2 借款人违约的信用风险 | 第47-49页 |
5.3.3 信用审核流程是否规范 | 第49-50页 |
5.3.4 平台的合法合规性 | 第50页 |
5.3.5 是否引入资金托管 | 第50页 |
5.4 宜人贷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 第50-54页 |
5.4.1 利用专家审计 | 第50-51页 |
5.4.2 明确审计重点 | 第51页 |
5.4.3 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 第51页 |
5.4.4 采取有针对性的P2P的审计方法 | 第51-54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