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7-23页 |
1.1 前言 | 第7页 |
1.2 超级电容器简介 | 第7-12页 |
1.2.1 EDLCs的储能机理 | 第8-9页 |
1.2.2 Pseudo-capacitance capacitors的储能机理 | 第9-10页 |
1.2.3 Hybrid capacitors的储能机理 | 第10-11页 |
1.2.4 超级电容器和电池的区别 | 第11-12页 |
1.3 层次孔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硬模板法 | 第13-14页 |
1.3.2 软模板法 | 第14页 |
1.3.3 非模板法 | 第14-15页 |
1.3.4 层次孔多孔碳的储能前景 | 第15页 |
1.4 水热法制备多孔碳简介 | 第15-19页 |
1.4.1 水热碳化机理 | 第16-18页 |
1.4.2 水热碳化前景 | 第18-19页 |
1.5 官能团对EDLCs的阻值和耐电压的影响 | 第19-21页 |
1.5.1 官能团对EDLC阻值的影响 | 第19-20页 |
1.5.2 官能团对EDLC耐电压的影响 | 第20-21页 |
1.6 本实验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3-29页 |
2.1 原料与试剂 | 第23页 |
2.2 实验仪器及表征设备 | 第23-24页 |
2.3 材料的制备 | 第24-25页 |
2.3.1 冷冻干燥法制备腐植酸基层次孔多孔碳 | 第24-25页 |
2.3.2 水热法制备腐植酸基多孔碳 | 第25页 |
2.4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5-27页 |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26页 |
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6页 |
2.4.3 元素分析 | 第26页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6页 |
2.4.5 比表面积和孔分布测试 | 第26-27页 |
2.5 EDLCs的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7-29页 |
2.5.1 EDLCs的组装 | 第27页 |
2.5.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7-29页 |
第3章 冷冻干燥法制备腐植酸基层次孔多孔碳及其EDLC性能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形貌分析和孔结构表征 | 第30-31页 |
3.2.1 形貌分析 | 第30页 |
3.2.2 孔结构表征 | 第30-31页 |
3.3 元素含量分析 | 第31-34页 |
3.3.1 元素分析和XPS分析 | 第31-32页 |
3.3.2 表面官能团分析 | 第32-34页 |
3.4 电化学分析 | 第34-40页 |
3.4.1 有机系电化学性能 | 第34-37页 |
3.4.2 水系电化学性能 | 第37-39页 |
3.4.3 能量密度相对功率密度的Ragone图 | 第39-40页 |
3.5 结论 | 第40-43页 |
第4章 水热法制备腐植酸基多孔碳及其EDLC性能 | 第43-59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多孔碳的形貌和孔结构分析 | 第44-46页 |
4.2.1 多孔碳的形貌分析 | 第44页 |
4.2.2 多孔碳的孔结构表征 | 第44-46页 |
4.3 LHA水热碳化过程探讨及元素变化分析 | 第46-52页 |
4.3.1 LHA水热碳化过程探讨 | 第46-47页 |
4.3.2 元素分析和XPS分析 | 第47-49页 |
4.3.3 表面官能团分析 | 第49-52页 |
4.4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2-56页 |
4.5 结论 | 第56-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页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59页 |
5.3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