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烷基化工艺及装置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传统烷基化工艺 | 第11-12页 |
1.2.2 新型烷基化工艺 | 第12-13页 |
1.2.3 烷基化装置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旋流反应器 | 第15-18页 |
1.3.1 旋流反应器工作原理 | 第15页 |
1.3.2 旋流反应器特性参数 | 第15-17页 |
1.3.3 旋流反应器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液-液两相混合性能研究 | 第18-21页 |
1.4.1 液-液两相混合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1.4.2 液-液两相混合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5 旋流反应器的数值模拟 | 第21-25页 |
1.5.1 流体流动控制方程 | 第22-23页 |
1.5.2 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旋流反应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6-37页 |
2.1 旋流反应器几何模型 | 第26-27页 |
2.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 第27-29页 |
2.2.1 模型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2.2.2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28-29页 |
2.3 数值模拟模型选择 | 第29-31页 |
2.3.1 液-液两相流模型选择 | 第29页 |
2.3.2 湍流模型选择 | 第29-31页 |
2.4 边界条件和模拟设置 | 第31-32页 |
2.5 模拟结果的可靠性验证 | 第32-37页 |
2.5.1 冷模实验装置 | 第32-34页 |
2.5.2 取样和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2.5.3 模拟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旋流反应器内流场分布特性 | 第37-49页 |
3.1 旋流反应器内速度场分布基本特征 | 第37-41页 |
3.1.1 切向速度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3.1.2 轴向速度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3.1.3 径向速度分布特征 | 第40-41页 |
3.2 旋流反应器内轻相分布基本特征 | 第41-47页 |
3.2.1 旋流反应器内轻相体积分数分布 | 第41-42页 |
3.2.2 旋流反应器内轻相含率分布 | 第42-44页 |
3.2.3 旋流反应器内轻相含率偏差等值线分布 | 第44-46页 |
3.2.4 旋流反应器混合性能特征参数 | 第46-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旋流反应器混合性能的影响 | 第49-81页 |
4.1 入口总流量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 第49-57页 |
4.1.1 入口总流量对轻相含率分布的影响 | 第49-52页 |
4.1.2 入口总流量对轻相含率偏差等值线分布的影响 | 第52-55页 |
4.1.3 入口总流量对混合因子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 溢流比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 第57-65页 |
4.2.1 溢流比对轻相含率分布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2 溢流比对轻相含率偏差等值线分布的影响 | 第60-63页 |
4.2.3 溢流比对混合因子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 进料比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 第65-74页 |
4.3.1 进料比对轻相含率分布的影响 | 第66-69页 |
4.3.2 进料比对轻相含率偏差等值线分布的影响 | 第69-72页 |
4.3.3 进料比对混合因子的影响 | 第72-74页 |
4.4 轻相入口角度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 第74-76页 |
4.4.1 轻相入口角度对轻相含率分布的影响 | 第75页 |
4.4.2 轻相入口角度对混合因子的影响 | 第75-76页 |
4.5 锥段长度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 第76-78页 |
4.5.1 锥段长度对轻相含率分布的影响 | 第76-77页 |
4.5.2 锥段长度对混合因子的影响 | 第77-78页 |
4.6 混合因子预测模型 | 第78-7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5.1 结论 | 第81-82页 |
5.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