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研究--以金山“6.22”反PX事件为例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风险理论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6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四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一、创新 | 第18-19页 |
二、不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一、环境风险事件 | 第20页 |
二、邻避事件 | 第20-21页 |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21页 |
四、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一、风险社会理论 | 第23-24页 |
二、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 | 第24页 |
三、集体行动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金山“6.22”反PX项目事件的案例分析 | 第26-32页 |
第一节 金山“6.22”反PX项目事件回顾 | 第26-28页 |
一、事件背景 | 第26-27页 |
二、事件过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金山区的风险管理及其实践 | 第28-32页 |
一、风险识别 | 第28-29页 |
二、风险评估 | 第29-30页 |
三、应急处置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金山事件的成因分析 | 第32-38页 |
第一节 基于风险社会的角度 | 第32-34页 |
一、风险认知的偏差 | 第32页 |
二、风险沟通不足 | 第32-33页 |
三、政府信任缺失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基于风险的放大角度 | 第34-36页 |
一、信息公开不足 | 第34-35页 |
二、媒介对风险的放大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基于集体行动的角度 | 第36-38页 |
一、利益集团的推动 | 第36-37页 |
二、环境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第五章 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 | 第38-47页 |
第一节 减少环境风险积聚 | 第38-42页 |
一、加强环境风险管理 | 第38-39页 |
二、扩大风险沟通 | 第39-41页 |
三、重建公共信任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控制风险传播放大 | 第42-44页 |
一、提供多元的信息公开渠道 | 第42-43页 |
二、建立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 第43-44页 |
三、做好基层的舆情工作 | 第44页 |
第三节 规范和补偿利益集团 | 第44-47页 |
一、遏制特殊利益集团 | 第44-45页 |
二、扶持环境公益组织 | 第45页 |
三、建立环境利益补偿机制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