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大数据平台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与控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第11页
        1.1.2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1-12页
        1.1.3 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信用风险相关的机遇和挑战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综述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5-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6-18页
2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简述第18-25页
    2.1 小企业的定义与发展现状第18页
    2.2 小企业贷款特点第18-19页
    2.3 小企业信用的定义与分类第19-20页
    2.4 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第20页
    2.5 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第20-22页
    2.6 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第22-25页
        2.6.1 基于经验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第22-23页
        2.6.2 基于统计模型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第23-24页
        2.6.3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第24页
        2.6.4 大数据平台风险评价与控制方法的优势第24-25页
3 商业银行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25-28页
    3.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第25-26页
    3.2 商业银行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第26-28页
        3.2.1 授信与评级体系存在问题第26-27页
        3.2.2 小企业借贷业务体系不健全和缺乏产品创新第27页
        3.2.3 小企业信贷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第27-28页
4 大数据技术在小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第28-38页
    4.1 大数据第28-31页
        4.1.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第28页
        4.1.2 大数据的缘起第28-29页
        4.1.3 大数据的特征第29-31页
    4.2 数据挖掘概述第31-35页
        4.2.1 数据挖掘概念第31页
        4.2.2 数据挖掘方法第31-35页
        4.2.3 数据挖掘过程第35页
    4.3 数据挖掘在小企业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第35-36页
    4.4 基于大数据的小企业信用特征分析方法第36-38页
        4.4.1 RFM模型第36页
        4.4.2 聚类方法第36-38页
5 基于大数据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第38-49页
    5.1 数据准备第38页
    5.2 数据预处理第38-39页
        5.2.1 缺失值处理第38页
        5.2.2 重复数据处理第38页
        5.2.3 计算衍生变量第38-39页
        5.2.4 数据标准化第39页
    5.3 探索性分析第39页
    5.4 基于大数据的小企业用户特征分析建模第39-43页
        5.4.1 聚类簇数选择第40-41页
        5.4.2 PAM聚类效果第41-42页
        5.4.3 小企业用户特征分析结果第42-43页
    5.5 基于大数据的小企业用户贷款逾期预测第43-46页
        5.5.1 Logistic 回归模型建模结果第44-45页
        5.5.2 神经网络模型建模结果第45-46页
        5.5.3 支持向量机模型建模结果第46页
    5.6 预测结果比较分析第46-49页
6 提高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第49-53页
    6.1 小企业层面第49-50页
        6.1.1 增加融资项目信用风险控制的合理性第49页
        6.1.2 加大信用风险控制项目宣传力度第49-50页
        6.1.3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第50页
        6.1.4 严守法律界限第50页
    6.2 商业银行信用融资平台层面第50-51页
        6.2.1 严格项目审核机制第50-51页
        6.2.2 市场细分,专业化经营第51页
        6.2.3 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第51页
    6.3 国家政府层面第51-53页
        6.3.1 完善信用融资模式的法律体系第52页
        6.3.2 建立系统的监管机制及体系第52页
        6.3.3 扶持有影响力的信用融资平台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商行绩效考核优化研究--以B银行为例
下一篇:基于IPD的L公司产品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