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部分: 设计作品图片 | 第11-40页 |
1. 设计版面 | 第11-16页 |
2. 设计过程图片 | 第16-40页 |
2.1 总框架图 | 第16-17页 |
2.2 总平面图 | 第17-18页 |
2.3 总鸟瞰图 | 第18-19页 |
2.4 公共空间效果图 | 第19-38页 |
2.4.1 开敞空间效果图 | 第19-32页 |
2.4.2 街巷空间效果图 | 第32-35页 |
2.4.3 碎片空间效果图 | 第35-38页 |
2.5 设计过程记录 | 第38-40页 |
2.5.1 区块定位过程记录 | 第38页 |
2.5.2 公共空间设计过程记录 | 第38-40页 |
第二部分: 设计过程报告 | 第40-124页 |
1. 基于“交互”概念下的次坞新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实践市场需求报告 | 第40-52页 |
1.1 政策背景与文化传承的需求 | 第40-41页 |
1.1.1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提出 | 第40页 |
1.1.2 社会价值与传统文脉的延续 | 第40-41页 |
1.2 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与需求 | 第41-43页 |
1.2.1 忽视受众的需求 | 第41-42页 |
1.2.2 空间体验的单一 | 第42页 |
1.2.3 公共生活的消逝 | 第42-43页 |
1.2.4 空间质量的欠佳 | 第43页 |
1.3 次坞新村在建设中的需求 | 第43-50页 |
1.3.1 发展需求—上位规划与自身定位 | 第43-44页 |
1.3.2 文化需求—基本概况与文化资源 | 第44-47页 |
1.3.3 空间需求—关系疏远与活力消逝 | 第47-48页 |
1.3.4 受众需求—设施匮乏与功能模糊 | 第48-50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50-5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2. 理论研究报告 | 第52-7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52-53页 |
2.1.1 “交互”概念 | 第52-53页 |
2.1.2 公共空间 | 第53页 |
2.2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 第53-62页 |
2.2.1 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 | 第54-57页 |
2.2.2 交互设计的模式研究 | 第57-58页 |
2.2.3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景观互动性研究 | 第58-59页 |
2.2.4 “交互”在现代乡村公共空间中的研究 | 第59-62页 |
2.3 案例分析 | 第62-68页 |
2.3.1 基于感官交互的永春县大羽村 | 第62-63页 |
2.3.2 基于情感交互的郫县青杠树村 | 第63-64页 |
2.3.3 基于行为交互的日本水上町 | 第64-67页 |
2.3.4 基于交互装置的高科技公共空间装置案例 | 第67-68页 |
2.4 “交互”概念下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 第68-72页 |
2.4.1 people—用户需求阐述 | 第68页 |
2.4.2 Activity—用户行为阐述 | 第68页 |
2.4.3 Context—场地空间筛选 | 第68页 |
2.4.4 Technology—感官、行为、情感、交互装置技术导入 | 第68-7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3. 设计过程报告 | 第73-117页 |
3.1 设计前期分析 | 第73-76页 |
3.1.1 区位分析 | 第73-74页 |
3.1.2 场地现状 | 第74-75页 |
3.1.3 设计策略 | 第75-76页 |
3.2 “People”—目标用户阐述 | 第76-82页 |
3.2.1 明确目标用户 | 第76-77页 |
3.2.2 活动特点分析 | 第77-80页 |
3.2.3 空间期望分析 | 第80-82页 |
3.3 “Action”—用户行为阐述 | 第82-83页 |
3.3.1 行为模式分析 | 第82页 |
3.3.2 行为类型分析 | 第82-83页 |
3.4 “Context”—场地空间筛选 | 第83-86页 |
3.4.1 开敞空间筛选 | 第83-84页 |
3.4.2 街巷空间规划 | 第84-85页 |
3.4.3 碎片空间选取 | 第85-86页 |
3.5 “Technology”—交互技术导入 | 第86-115页 |
3.5.1 总方案设计 | 第86-88页 |
3.5.2 创造多样性空间—丰富行为类型 | 第88-95页 |
3.5.3 重塑地域性空间—民俗文化隐喻 | 第95-106页 |
3.5.4 构建趣味性空间—交互装置植入 | 第106-111页 |
3.5.5 营造感知性空间—调动知觉器官 | 第111-115页 |
3.6 作品的创新点和文化价值 | 第115-116页 |
3.6.1 “交互”概念为乡村公共空间注入活力 | 第115页 |
3.6.2 交互技术与乡村文化的结合探讨 | 第115-116页 |
3.7 小结 | 第116-117页 |
4. 基于“交互”概念下的次坞新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实践设计研究总结 | 第117-119页 |
4.1 设计总结 | 第117-118页 |
4.1.1 设计理念的体现程度 | 第117页 |
4.1.2 作品满足需求目标程度 | 第117页 |
4.1.3 不足与原因分析 | 第117-118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118-119页 |
5. 参考文献 | 第119-122页 |
6. 附录 | 第122-124页 |
6.1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22页 |
6.2 调查问卷 | 第122-124页 |
7.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