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吸收式热变换器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吸收式热泵工质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3.1 热泵工质选择标准 | 第19-20页 |
1.3.2 传统热泵工质 | 第20页 |
1.3.3 新型热泵工质 | 第20-21页 |
1.3.4 甲酸钾和氯化钙的特性 | 第21-23页 |
1.3.4.1 甲酸钾的基本特性 | 第21-22页 |
1.3.4.2 氯化钙的基本特性 | 第22-23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气液相平衡基础研究 | 第24-40页 |
2.1 相平衡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2.1.1 相平衡分类 | 第24页 |
2.1.2 逸度系数 | 第24-26页 |
2.1.2.1 逸度与逸度系数 | 第24-25页 |
2.1.2.2 逸度系数的计算 | 第25-26页 |
2.1.3 活度系数 | 第26-29页 |
2.1.3.1 Flory-Huggins方程 | 第27页 |
2.1.3.2 Wilson方程 | 第27-28页 |
2.1.3.3 NRTL方程 | 第28页 |
2.1.3.4 UNIQUAC方程 | 第28-29页 |
2.2 气液相平衡计算基础 | 第29-33页 |
2.2.1 状态方程 | 第30-32页 |
2.2.1.1 RK状态方程 | 第30页 |
2.2.1.2 SRK方程 | 第30-31页 |
2.2.1.3 PR方程 | 第31页 |
2.2.1.4 维里型方程 | 第31-32页 |
2.2.2 混合法则 | 第32-33页 |
2.2.2.1 立方混合法则 | 第32-33页 |
2.2.2.2 HV混合法则 | 第33页 |
2.3 电解质溶液理论与饱和蒸汽压拟合模型 | 第33-37页 |
2.3.1 电离学说 | 第33页 |
2.3.2 Debye-Hückel理论 | 第33-34页 |
2.3.3 渗透系数 | 第34页 |
2.3.4 Pitzer模型以及饱和蒸汽压拟合 | 第34-37页 |
2.3.5 Antoine方程以及饱和蒸汽压拟合 | 第37页 |
2.4 气液相平衡测量方法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蒸汽压测量实验系统搭建与调试 | 第40-51页 |
3.1 实验系统介绍 | 第40-44页 |
3.1.1 恒温装置 | 第41-42页 |
3.1.2 测量系统 | 第42页 |
3.1.3 真空系统 | 第42页 |
3.1.4 其它设备 | 第42-44页 |
3.2 实验步骤 | 第44-45页 |
3.3 实验装置可靠性检验 | 第45-47页 |
3.4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 | 第47-50页 |
3.4.1 温度测量不确定度 | 第47-48页 |
3.4.2 压力测量不确定度 | 第48-49页 |
3.4.3 质量分数不确定度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蒸汽压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85页 |
4.1 HCOOK+H_2O的蒸汽压数据测量 | 第51-58页 |
4.1.1 HCOOK+H_2O蒸汽压测量结果 | 第51-53页 |
4.1.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4.1.2.1 Antoine公式拟合 | 第53页 |
4.1.2.2 Pitzer扩展模型拟合 | 第53-54页 |
4.1.2.3 拟合结果准确度分析 | 第54-58页 |
4.2 CaCl_2+H_2O的蒸汽压数据测量 | 第58-66页 |
4.2.1 CaCl_2+H_2O蒸汽压测量结果 | 第58-60页 |
4.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6页 |
4.2.2.1 Antoine公式拟合 | 第60页 |
4.2.2.2 Pitzer扩展模型拟合 | 第60-61页 |
4.2.2.3 拟合结果准确度分析 | 第61-66页 |
4.3 拟合模型扩展性检验 | 第66-82页 |
4.3.1 温度区间扩展性检验 | 第66-74页 |
4.3.1.1 以HCOOK+H_2O为检验对象 | 第66-70页 |
4.3.1.2 以CaCl_2+H_2O为检验对象 | 第70-74页 |
4.3.1.3 温度区间扩展性结论 | 第74页 |
4.3.2 浓度区间扩展性检验 | 第74-82页 |
4.3.2.1 以HCOOK+H_2O为检验对象 | 第74-78页 |
4.3.2.2 以CaCl_2+H_2O为检验对象 | 第78-82页 |
4.3.2.3 浓度区间扩展性结论 | 第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