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地方金融事业论文

云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改善贫困的效果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3.1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2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3 简要评价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内容、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15-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研究内容体系第15-18页
        1.4.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农村金融发展对扶贫工作效益的理论综述第19-25页
    2.1 金融发展理论第19-20页
    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第20-22页
        2.2.1 农村金融的内涵第20页
        2.2.2 农村信贷补贴论第20-21页
        2.2.3 农村金融市场论第21页
        2.2.4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第21-22页
    2.3 关于贫困和扶贫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2.3.1 贫困的定义第22页
        2.3.2 扶贫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2.4 农村金融发展与贫困问题的理论第24-25页
第三章 云南省贫困现状及扶贫工作的开展第25-30页
    3.1 扶贫工作在我国的实践第25-27页
        3.1.1 中国贫困标准第25页
        3.1.2 扶贫工作在我国的进程第25-27页
    3.2 云南省贫困现状第27-28页
    3.3 制约云南省脱贫的部分因素第28-29页
        3.3.1 地势复杂,基础设施落后第28页
        3.3.2 资源利用率不高第28页
        3.3.3 教育资源不平均,民众观念滞后第28-29页
    3.4 云南省扶贫工作第29-30页
        3.4.1 云南省扶贫工作现状第29页
        3.4.2 云南省金融扶贫工作现状第29-30页
第四章 云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第30-48页
    4.1 云南省农村金融的特点第30-35页
        4.1.1 云南省正规农村金融第31-34页
        4.1.2 云南省非正规农村金融第34-35页
    4.2 云南省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现状第35-48页
        4.2.1 云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存款变化分析第35-42页
        4.2.2 云南省农村金融体系贷款变化分析第42-46页
        4.2.3 云南省农村金融相关率分析第46-48页
第五章 云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48-61页
    5.1 云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在扶贫中存在的问题第48-57页
        5.1.1 目标转换问题第48-50页
        5.1.2 效率缺失问题第50-55页
        5.1.3 可持续性问题第55-57页
    5.2 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第57-61页
        5.2.1 金融服务产品单一,难以弥补资金需求缺口第57-58页
        5.2.2 缺乏放贷后续跟进措施,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第58-60页
        5.2.3 农户金融意识淡泊抵消了扶贫工作的效益第60-61页
第六章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第61-67页
    6.1 改善农村金融体系二元结构,提升金融发展水平第61-62页
        6.1.1 进一步完善正规金融体系第61-62页
        6.1.2 合理引导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建设第62页
    6.2 创新金融产品,填补农村金融需求缺口第62-63页
        6.2.1 农业金融租赁业务第62-63页
        6.2.2 农业保险制度第63页
    6.3 加强贷款售后监管,完善防范风险体系第63-64页
    6.4 农户自身要主动利用农村金融体系脱贫致富第64-65页
        6.4.1 打破传统思想模式,主动了解金融产品第64页
        6.4.2 信守承诺,按时还款第64-65页
    6.5 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第65-67页
        6.5.1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65页
        6.5.2 完善农村公共配套设施第65-66页
        6.5.3 完善并落实法律框架,引导非正规金融补充正规金融发展第66-67页
第七章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服务部门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所有制结构与银行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