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20页 |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二、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7页 |
三、路线与结构安排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29页 |
第一节 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一、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内涵 | 第20页 |
二、金融服务部门开放与经济增长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与演进 | 第21-25页 |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历史沿革 | 第21-22页 |
二、企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进展综述 | 第22-25页 |
第三节 金融服务部门开放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 第25-29页 |
一、贸易开放与技术创新 | 第25-26页 |
二、金融服务部门开放与技术创新 | 第26-29页 |
第三章 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第一节 金融服务与金融服务部门开放 | 第29-30页 |
一、服务与金融服务 | 第29页 |
二、金融服务部门开放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一、服务部门开放的度量 | 第30-32页 |
二、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现状分析 | 第32-37页 |
第四章 金融服务部门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分析 | 第37-44页 |
第一节 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优质服务提供效应 | 第37-40页 |
一、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 | 第37-39页 |
二、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融资纾解效应 | 第40-42页 |
一、基本模型介绍 | 第41页 |
二、融资纾解效应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不同贸易模式下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影响差异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金融服务部门开放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检验 | 第44-66页 |
第一节 变量选择和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44-51页 |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44-50页 |
二、模型设定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1-64页 |
一、基础回归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二、分位数回归 | 第54-56页 |
三、引入交互项的进一步讨论 | 第56-60页 |
四、稳健性检验 | 第60-64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6-72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一、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现状 | 第66页 |
二、主要实证结论 | 第66-67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7-72页 |
一、应建立有序合理的开放战略 | 第67-68页 |
二、基于不同贸易模式下的开放策略 | 第68-69页 |
三、推动市场改革、提升金融服务部门效率 | 第69-70页 |
四、推动金融服务部门与制造业的结合 | 第70页 |
五、推动人才建设,加速本国人力资本积累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