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大学生村官持续性发展研究--以约束、激励机制为研究视角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前言第8-18页
    1.1 背景及写作目的、意义第8-10页
        1.1.1 大学生村官政策概况第9页
        1.1.2 写作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论文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3.1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形成原因研究第11-13页
        1.3.2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功能作用研究第13-14页
        1.3.3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问题对策研究第14-18页
2 大学生村官政策概述第18-25页
    2.1 大学生村官政策发展历程第18-21页
        2.1.1 孕育萌发阶段第18-19页
        2.1.2 逐步推行阶段第19页
        2.1.3 全面施行阶段第19-20页
        2.1.4 完善、发展阶段第20-21页
    2.2 大学生村官政策积极影响第21-25页
        2.2.1 补充新鲜力量,丰富农村干部梯度第21-22页
        2.2.2 增加新颖思维,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第22-23页
        2.2.3 锻炼年轻人才,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第23页
        2.2.4 促进城乡双向互动,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第23-25页
3 约束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因素分析——以梅州市平远县为例第25-32页
    3.1 梅州市平远县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第25-27页
        3.1.1 基本信息第25-26页
        3.1.2 选聘大学生村官动机第26页
        3.1.3 工作现状第26-27页
    3.2 大学生村官约束因素分析第27-32页
        3.2.1 社会地位偏低,政治身份不明确第27-28页
        3.2.2 收入水平较低,工作待遇不高第28-29页
        3.2.3 考核方式不尽合理,难以奖优罚劣第29-30页
        3.2.4 退出机制不健全,出路不通畅第30页
        3.2.5 工作内容枯燥单调,施展平台不足第30-32页
4 探索大学生村官的持续性发展的激励机制第32-38页
    4.1 关注社会融入,提高大学生村官社会地位第34-35页
    4.2 提升待遇水平,保障大学生村官全心投入第35页
    4.3 强化考核激励,完善大学生村官奖惩机制第35-36页
    4.4 增幅退出保障,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难第36-38页
致谢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博罗县新形势下村级组织选举研究
下一篇:完善村务监督工作的初步探索--以梅州市平远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