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民主选举浅析 | 第10页 |
1.3 村级组织换届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2 博罗县村级组织第五届换届研究 | 第14-21页 |
2.1 博罗县基层民主基础 | 第14-16页 |
2.1.1 博罗县简介 | 第14-15页 |
2.1.2 博罗县农村民主基础概况 | 第15-16页 |
2.2 换届工作部署 | 第16-21页 |
2.2.1 换届准备工作总体布置 | 第16-17页 |
2.2.2 以往博罗县村级组织换届情况调查 | 第17-19页 |
2.2.3 博罗县做好换届工作应对措施 | 第19-21页 |
3 博罗县村级组织第五届和第六届换届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3.1 博罗县村级组织第五届和第六届换届结果对比 | 第21-25页 |
3.1.1 两届村级组织换届基本情况 | 第21页 |
3.1.2 两届村级组织换届“两委”干部年龄对比 | 第21-22页 |
3.1.3 两届村级组织换届“两委”干部学历对比 | 第22-23页 |
3.1.4 两届村级组织换届“两委”干部性别对比分析 | 第23页 |
3.1.5 两届村级组织换届“两委”干部的交叉任职对比 | 第23-24页 |
3.1.6 两届村级组织换届“两委”后经济水平对比 | 第24-25页 |
3.1.7 两届村级组织换届“两委”后民生水平对比 | 第25页 |
3.2 博罗县第五届和第六届村级组织换届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3.2.1 选举制度缺乏规范性 | 第25-27页 |
3.2.2 诱选、贿选现象依然存在 | 第27页 |
3.2.3 村民民主法律意识不够强 | 第27页 |
3.2.4 宗族势力干扰操纵 | 第27-28页 |
3.2.5 大学生村官参选率低 | 第28页 |
3.2.6 基层政府的过度介入干预 | 第28-29页 |
3.2.7“父业子承”抬头 | 第29页 |
4 村级组织换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4.1 外在因素影响 | 第29-31页 |
4.1.1 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 第29页 |
4.1.2 政治环境的影响 | 第29-30页 |
4.1.3 干部素质的影响 | 第30页 |
4.1.4 经济利益的影响 | 第30-31页 |
4.1.5 监督体系缺失的影响 | 第31页 |
4.1.6 政府廉洁程度的影响 | 第31页 |
4.2 内在因素影响 | 第31-33页 |
4.2.1 选民素质影响 | 第31-32页 |
4.2.2 民主选举中纵向、横向二元权力的影响 | 第32页 |
4.2.3 选举程序规范程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5 优化村级组织换届的对策 | 第33-38页 |
5.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5.1.1 完善换届操作性方面的规定 | 第33页 |
5.1.2 完善换届程序方面的规定 | 第33页 |
5.1.3 完善信访及处置性方面的规定 | 第33-34页 |
5.2 减少行政干预 | 第34页 |
5.2.1 理顺条块关系 | 第34页 |
5.2.2 加大改革力度 | 第34页 |
5.2.3 强化自治能力 | 第34页 |
5.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 第34-35页 |
5.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第35页 |
5.3.2 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 第35页 |
5.4 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 第35-36页 |
5.4.1 拓宽教育渠道,树立正面典范 | 第35-36页 |
5.4.2 加强民主选举在小学中的教育 | 第36页 |
5.5 提高干部素质 | 第36-37页 |
5.5.1 注重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 第36页 |
5.5.2 积极引进大学生任职 | 第36-37页 |
5.6 强化党的领导 | 第37页 |
5.7 做好回头看工作 | 第37-38页 |
6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