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氢气的环境学意义及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1.2.1 氢气的环境学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制备氢气的方法 | 第12-13页 |
1.2.2.1 生物制氢法 | 第12页 |
1.2.2.2 电解水制氢法 | 第12页 |
1.2.2.3 天然气蒸汽转化制备氢气法 | 第12-13页 |
1.3 制浆造纸废水的处理 | 第13-15页 |
1.3.1 制浆造纸废水的现状 | 第13页 |
1.3.2 制浆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3-15页 |
1.3.2.1 物理法 | 第13页 |
1.3.2.2 化学法 | 第13-14页 |
1.3.2.2.1 高级氧化处理技术 | 第13页 |
1.3.2.2.2 湿式氧化法 | 第13页 |
1.3.2.2.3 光催化氧化法 | 第13-14页 |
1.3.2.4 物理化学法 | 第14页 |
1.3.2.4.1 絮凝沉降法 | 第14页 |
1.3.2.4.2 吸附法 | 第14页 |
1.3.2.4.3 膜分离法 | 第14页 |
1.3.2.5 生物法 | 第14-15页 |
1.3.2.5.1 好氧法 | 第14-15页 |
1.3.2.5.2 厌氧消化法 | 第15页 |
1.3.2.5.3 生物酶处理法 | 第15页 |
1.4 偶氮染料废水的脱色 | 第15-16页 |
1.5 本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6-19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1.5.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5 论文的创新性 | 第18-19页 |
第二章 Klebsiella oxytoca GS-4-08利用木糖的制氢特性研究 | 第19-30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材料及方法 | 第19-24页 |
2.2.1 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19-21页 |
2.2.1.1 化学试剂 | 第19-20页 |
2.2.1.2 仪器 | 第20-21页 |
2.2.2 菌种与培养基 | 第21页 |
2.2.2.1 菌种来源 | 第21页 |
2.2.2.2 培养基 | 第21页 |
2.2.3 制氢实验 | 第21页 |
2.2.4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21-22页 |
2.2.4.1 累积制氢量的计算 | 第21-22页 |
2.2.4.2 制氢动力学 | 第22页 |
2.2.5 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2.5.1 氢气的测定 | 第22页 |
2.2.5.2 乙醇、乙酸的测定 | 第22页 |
2.2.5.3 木糖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5.4 细菌浓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5.5 甲基橙浓度的测定 | 第24页 |
2.2.5.6 代谢产物电子平衡得率的计算 | 第24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2.6.1 初始木糖浓度对菌株Klebsiella oxytoca GS-4-08生物制氢的影响 | 第24-26页 |
2.6.2 接菌率对木糖制氢的影响 | 第26-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Klebsiella oxytoca GS-4-08利用木糖厌氧脱色与实际废水的处理 | 第30-47页 |
3.1 前言 | 第3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0-32页 |
3.2.1.1 化学试剂 | 第30-31页 |
3.2.1.2 仪器 | 第31-32页 |
3.2.2 培养基 | 第32页 |
3.2.3 制浆造纸废水的特性 | 第32页 |
3.2.4 脱色方法 | 第32-33页 |
3.2.5 实际废水处理方法 | 第33页 |
3.3 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3.3.1 脱色动力学方程 | 第33-34页 |
3.3.2 细胞死活状态的判断 | 第3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5页 |
3.4.1 Klebsiella oxytoca GS-4-08利用木糖厌氧脱色甲基橙 | 第34-35页 |
3.4.2 Klebsiella oxytoca GS-4-08在不同接种率下利用木糖厌氧脱色甲基红 | 第35-38页 |
3.4.3 Klebsiella oxytoca GS-4-08利用木糖脱色不同接种率下MO、MR以及电子流的分布 | 第38-43页 |
3.4.4 实际制浆造纸废水的生物制氢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4.1 结论 | 第47-48页 |
4.2 展望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