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20页 |
1.2.1 利用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差指标诊断作物水分状况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2 利用土壤含水量指标诊断作物水分状况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2-32页 |
2.1 试验区概况 | 第22-23页 |
2.2 灌溉试验设计 | 第23-25页 |
2.2.1 试验小区布置 | 第23-24页 |
2.2.2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2.3 观测内容及方法 | 第25-29页 |
2.3.1 土壤含水量测定 | 第25页 |
2.3.2 光合参数的测定 | 第25页 |
2.3.3 气孔导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4 冠层温度的测定 | 第26页 |
2.3.5 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的测定 | 第26-28页 |
2.3.6 气象资料观测 | 第28-29页 |
2.3.7 生育时期的记载 | 第29页 |
2.3.8 作物产量测定 | 第29页 |
2.4 试验区域气象要素变化统计 | 第29-32页 |
第3章 冠气温差与冬小麦各生理指标关系研究 | 第32-53页 |
3.1 冠层温度与冠气温差指标 | 第32-35页 |
3.1.1 冠层温度日变化规律 | 第32页 |
3.1.2 冠气温差日变化规律 | 第32-33页 |
3.1.3 不同时段冠气温差代表性分析 | 第33-35页 |
3.1.4 小结 | 第35页 |
3.2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指标 | 第35-44页 |
3.2.1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规律 | 第35-38页 |
3.2.2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间的相互关系 | 第38-39页 |
3.2.3 冠气温差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关系 | 第39-43页 |
3.2.4 小结 | 第43-44页 |
3.3 土壤含水量指标与水分利用效率 | 第44-51页 |
3.3.1 土壤含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 | 第44-48页 |
3.3.2 冠气温差与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 第48-50页 |
3.3.3 小结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各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 第53-59页 |
4.1 土壤含水量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4.2 土壤含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 第54-55页 |
4.3 株高、叶面积指数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 第55-57页 |
4.3.1 株高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 第55-56页 |
4.3.2 叶面积指数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 第56-57页 |
4.4 干物质、经济产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 第57-58页 |
4.4.1 干物质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 第57页 |
4.4.2 经济产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建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