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17-24页 |
2.1 私人银行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私人银行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私人银行的客户标准 | 第17-18页 |
2.1.3 私人银行的客户类别及资产质量分析 | 第18页 |
2.2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2.2.1 目前国内中资私人银行机构发展状况 | 第19页 |
2.2.2 目前中资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及资产规模 | 第19-20页 |
2.3 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发展现状 | 第20-24页 |
2.3.1 总体情况 | 第20页 |
2.3.2 客户准入标准 | 第20-21页 |
2.3.3 私人银行产品 | 第21页 |
2.3.4 私人银行服务渠道 | 第21-22页 |
2.3.5 私人银行部考核方式 | 第22-24页 |
第3章 中国农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SWOT分析 | 第24-31页 |
3.1 优势分析 | 第24-26页 |
3.1.1 具有较好的品牌效应 | 第24页 |
3.1.2 资金雄厚客户资源丰富 | 第24-25页 |
3.1.3 服务手段先进 | 第25-26页 |
3.2 劣势分析 | 第26-28页 |
3.2.1 产品结构不合理 | 第26-27页 |
3.2.2 专业人才稀缺 | 第27-28页 |
3.3 机会分析 | 第28-29页 |
3.3.1 市场潜力巨大 | 第28页 |
3.3.2 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带来的市场机会 | 第28-29页 |
3.3.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 第29页 |
3.4 威胁分析 | 第29-31页 |
3.4.1 市场完争加剧 | 第29页 |
3.4.2 金融风险不断加剧 | 第29-30页 |
3.4.3 第三方投资担保机构形成的巨大冲击 | 第30-31页 |
第4章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经验 | 第31-34页 |
4.1 国外私人银行发展情况 | 第31-32页 |
4.1.1 欧洲地区 | 第31页 |
4.1.2 北美地区 | 第31-32页 |
4.1.3 亚太地区 | 第32页 |
4.2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经验的启示 | 第32-34页 |
4.2.1 经营管理品牌化 | 第32页 |
4.2.2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化 | 第32-33页 |
4.2.3 私人银行服务个性化 | 第33页 |
4.2.4 从业人员专业化 | 第33-34页 |
第5章 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 第34-41页 |
5.1 确定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战略 | 第34-35页 |
5.2 科学细分市场并锁定目标客户 | 第35-36页 |
5.2.1 制订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规划 | 第35-36页 |
5.2.2 经营管理应采用大零售模式 | 第36页 |
5.3 健全业务管理流程 | 第36-37页 |
5.3.1 完善私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服务流程 | 第36-37页 |
5.3.2 建立客户服务体验管理规范 | 第37页 |
5.4 面向客户需求以创新金融产品 | 第37-39页 |
5.4.1 加大私人银行产品供应 | 第37-38页 |
5.4.2 推动私人银行产品发展 | 第38-39页 |
5.5 培养专业人才以提高服务能力 | 第39页 |
5.5.1 建立有效的人才来源渠道 | 第39页 |
5.5.2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 第39页 |
5.6 重视风险管理并加大风险管控力度 | 第39-41页 |
5.6.1 降低客户信息的泄漏危机 | 第39-40页 |
5.6.2 严格产品销售的危机监管 | 第40页 |
5.6.3 严格日常交易危机监管 | 第40-41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