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全面“营改增”后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17页
2 地方税主体税种建立的理论基础第17-25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地方税的含义第17-18页
        2.1.2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含义第18页
    2.2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特征第18-20页
        2.2.1 税基具有非流动性第18-19页
        2.2.2 税基宽广,收入规模较大第19页
        2.2.3 征管规范,透明度更髙第19-20页
        2.2.4 符合地方政府治理特点第20页
    2.3 建立地方主体税种需考虑因素第20-23页
        2.3.1 经济发展水平第20-21页
        2.3.2 经济运行机制第21页
        2.3.3 税收征管水平第21-22页
        2.3.4 支出范围的划分第22页
        2.3.5 政府税收政策目标的差异第22-23页
    2.4 地方税存在的理论依据第23-25页
        2.4.1 财政分权理论第23页
        2.4.2 公共产品理论第23页
        2.4.3 最优税制理论第23-24页
        2.4.4 政府体制结构第24页
        2.4.5 公共财政论第24-25页
3 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演进以及现状第25-32页
    3.1 我国地方税体系及主体税种的历史演进第25-27页
        3.1.1 分税制之前我国地方主体税种的情况第25-26页
        3.1.2 1994——2013年我国地方主体税种的情况第26-27页
        3.1.3 2013 年“营改增”之后我国地方主体税种的情况第27页
    3.2 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现状第27-29页
        3.2.1 主体税种缺失第27-28页
        3.2.2 地方税种税制结构不合理第28-29页
    3.3 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缺失的主要原因第29-32页
        3.3.1 税种的划分依据不合理第29页
        3.3.2 地方政府的税收被弱化第29-30页
        3.3.3 主体税种和税权划分缺乏法律支撑第30页
        3.3.4 地方税种改革滞后,税收要素设计不合理第30-32页
4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角度与优劣第32-36页
    4.1 从完善税制结构,平衡直接税和间接税比重的角度第32-33页
    4.2 满足地方财政支出的角度第33-34页
    4.3 从地方税种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第34-35页
    4.4 从调整的难度和改革的形势看第35-36页
5 政策与建议第36-42页
    5.1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前提第36-37页
        5.1.1 科学设置税种第36页
        5.1.2 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第36-37页
        5.1.3 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立法权第37页
    5.2 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建议第37-42页
        5.2.1 完善增值税分享比例第37-38页
        5.2.2 选择消费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第38-40页
        5.2.3 选择房地产税、资源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后记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环境下自然人股权转让税务征管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提升我国纳税遵从度的研究--以广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