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多尺度热声成像技术和算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热声成像技术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从微波到VHF激励第15-18页
        1.2.2 从毫米到亚毫米成像第18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第18-20页
        1.3.1 压缩感知热声成像方法研究第19页
        1.3.2 弱非均匀介质热声成像方法研究第19-20页
        1.3.3 VHF热声成像技术研究第20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0-22页
第二章 热声成像技术基础第22-48页
    2.1 热声效应的物理机理第22-31页
        2.1.1 生物组织对电磁能量的吸收机理第22-23页
        2.1.2 生物组织的电磁参数模型第23-24页
        2.1.3 热声效应第24-29页
            2.1.3.1 热声效应的内生对比源第24-25页
            2.1.3.2 热声效应中初始声压的建立第25-27页
            2.1.3.3 通用热声波动方程第27页
            2.1.3.4 热声波的传播第27-29页
        2.1.4 多尺度激励下的热声效应比较第29-30页
            2.1.4.1 微波和VHF频段激励热声效应第29-30页
            2.1.4.2 光声效应第30页
        2.1.5 热声效应的物理机理小结第30-31页
    2.2 热声成像系统第31-41页
        2.2.1 热声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第32-38页
            2.2.1.1 脉冲宽度第32-34页
            2.2.1.2 耦合介质第34-35页
            2.2.1.3 超声传感器第35-38页
        2.2.2 2.45 GHz微波热声成像系统第38页
        2.2.3 近场无线电热声成像系统设计及研究第38-40页
            2.2.3.1 脉冲发生器与扫描方式第39-40页
            2.2.3.2 NRT技术原理第40页
        2.2.4 热声成像系统小结第40-41页
    2.3 热声成像算法第41-47页
        2.3.1 后向投影算法第42-43页
        2.3.2 时间反转算法第43页
        2.3.3 基于声波传播模型的迭代求解算法第43-44页
        2.3.4 真实应用中算法需要考虑的问题第44-47页
            2.3.4.1 生物组织声速分布非均匀第44-46页
            2.3.4.2 有限的空间采样数第46页
            2.3.4.3 传感器的空时响应第46-47页
        2.3.5 热声重构算法小结第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压缩感知热声成像方法研究第48-69页
    3.1 现有压缩感知热声成像的问题第48页
    3.2 多层字典压缩感知成像第48-56页
        3.2.1 热声字典的建立第48-49页
        3.2.2 多层字典压缩感知热声算法:HDCS-MITAT第49-52页
            3.2.2.1 HDCS-MITAT算法架构第49-51页
            3.2.2.2 多层字典分辨率的定义方法第51-52页
            3.2.2.3 目标定位与匹配第52页
        3.2.3 数值仿真第52-54页
            3.2.3.1 单目标数值仿真第52-53页
            3.2.3.2 多目标数值仿真第53-54页
        3.2.4 离体乳腺癌组织成像实验第54-55页
        3.2.5 方法的局限性第55-56页
    3.3 基于快速热声字典建立方法的压缩感知热声成像第56-67页
        3.3.1 热声字典建立的快速方法第56-58页
        3.3.2 数值仿真第58-61页
            3.3.2.1 字典计算效率分析第60-61页
        3.3.3 生物组织成像实验第61-64页
            3.3.3.1 复杂生物组织仿体成像实验第62-63页
            3.3.3.2 离体乳腺组织成像实验第63-64页
        3.3.4 活体小鼠光声成像实验第64-67页
            3.3.4.1 实验设置第64-65页
            3.3.4.2 实验结果第65-67页
        3.3.5 方法的局限性第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声学非均匀微波热声乳腺成像方法研究第69-90页
    4.1 微波热声乳腺成像概述及问题定义第69-70页
    4.2 多物理场K-means聚类成像算法第70-88页
        4.2.1 人体乳房组织的多物理特性第70-71页
        4.2.2 多物理场K-means聚类成像算法第71-75页
            4.2.2.1 希尔伯特变换的作用第72-73页
            4.2.2.2 边界信息与声速分布的扰动第73-75页
        4.2.3 基于解剖学真实的数值乳房模型的仿真实验第75-78页
            4.2.3.1 模型建立和仿真环境设置第75-76页
            4.2.3.2 仿真结果第76-78页
        4.2.4 生物组织成像实验第78-82页
        4.2.5 方法的局限性第82页
        4.2.6 微波-热声双模成像方法第82-88页
            4.2.6.1 微波-热声双模成像概述及问题定义第83-85页
            4.2.6.2 微波-热声双模成像流程第85页
            4.2.6.3 数值仿真实验第85-87页
            4.2.6.4 下一步工作第87-88页
    4.3 微波热声乳腺癌临床检测的局限性第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近场无线电热声技术研究第90-100页
    5.1 VHF热声成像对比度实验第90-93页
        5.1.1 实验一第90-91页
        5.1.2 实验二第91-93页
    5.2 VHF热声成像深度的研究第93-98页
        5.2.1 VHF热声电场强度衰减的数值仿真第93-95页
        5.2.2 VHF热声成像深度生物组织成像实验第95-97页
            5.2.2.1 实验一:圆柱形鸡肉样本与生理盐水实验第95-96页
            5.2.2.2 实验二:带有筋膜血管组织的鸡胸肉样本实验第96-97页
        5.2.3 NRT成像技术及实验结果分析第97-98页
    5.3 热声-超声双模成像第98-99页
    5.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3页
    6.1 全文总结第100-101页
    6.2 存在的挑战与下一步工作第101-102页
        6.2.1 热声成像内生对比源的问题第101页
        6.2.2 热声成像深度的问题第101-102页
        6.2.3 电磁能量的耦合问题第102页
    6.3 对未来的展望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力和光热效应的光纤微流操控与传感技术研究
下一篇:YBCO带材的MOCVD制备及均匀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