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二、流域概况 | 第9-11页 |
三、学术回顾 | 第11-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历史时期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 | 第17-30页 |
第一节 历史时期大夏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森林植被 | 第17-22页 |
一、史前时期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 | 第17-18页 |
二、文献所载大夏河流域自然环境与森林植被 | 第18-19页 |
三、明清时期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 | 第19-21页 |
四、大夏河流域遗存古树木反映的森林构成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历史时期大夏河流域的社会人文环境与森林植被的变化 | 第22-30页 |
一、多民族聚居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森林植被 | 第22-24页 |
二、商业发展与森林植被 | 第24-25页 |
三、传统民俗文化反映的森林植被 | 第25-30页 |
第二章 明清时期自然地理环境下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变迁 | 第30-35页 |
第一节 明清时期气候变化对森林植被的影响 | 第30-33页 |
一、明清时期气温的变化 | 第30-32页 |
二、区域水资源与森林植被变迁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明清时期大夏河流域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明清时期人类活动与区域森林植被的变迁 | 第35-47页 |
第一节 战争对森林植被的影响 | 第35-39页 |
一、大夏河流域的战略地位 | 第35-37页 |
二、明政府对大夏河流域的管控和经营 | 第37-38页 |
三、清代战乱对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的破坏 | 第38-39页 |
四、森林植被在战争中的作用 | 第39页 |
第二节 明清时期农业开发对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的破坏 | 第39-42页 |
一、明代大夏河流域屯田发展 | 第40-41页 |
二、清代大夏河流域农业开发 | 第41-42页 |
三、高产作物的推广 | 第42页 |
第三节 明清时期区域贸易中的森林植被消耗 | 第42-43页 |
第四节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对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一、明初的移民活动 | 第44页 |
二、清代大夏河流域人口发展与森林植被 | 第44-45页 |
第五节 明清时期建筑与生活用材的激增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明清时期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变迁的影响 | 第47-53页 |
第一节 大夏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林业的基础性作用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的保护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宗教习俗对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的影响 | 第49-51页 |
第四节 森林植被变迁对大夏河流域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的影响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